世界营销评论(http://mkt.icxo.com) , 自今年3月26日被央视《生活》栏目曝光的“胡师傅”无烟锅事件后,整个销售链条上产生了巨大的信任危机。假货,人人恨之。不仅给消费者带来巨大损失,而且在整个经销代理链条上蒙受巨大“信誉”危机。诚信的“倒台”,以后经销代理商的生意又该怎么做呢? 巨人的倒下,“池鱼”也惹火烧身。在“胡师傅”无烟锅未被披露前,无烟锅市场表面上仍是一片繁荣景象。自被央视曝光后,全国媒体出现了“一边倒”的气势,对胡师傅无烟锅进行了疯狂的披露。一夜之间,全国销售网点像开了锅,各地经销商电话响个不停。质问产品质量问题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要求退货、还钱的消费者都到门前,而此时,被蒙在故里的经销商成为了“胡师傅”无烟锅的最大的“输”家。 事实上,对于经销商来说,能找到好产品,尽管多流点汗,受点累都没有问题,能做出一点事业,才是最原始的初衷。目前商品琳琅满目,新概念层出不穷,新产品通过媒体大肆宣传,造成虚假广告满天飞,一不小心经销商就会上了贼船入了套。 进退尴尬,经销商两面不是“人” 每当产品出了事情,除了广大消费者蒙受损失外,其实对经销商也是一次毁灭性打击。科研公司靠研发赚钱,吃掉了利润最高区;厂家靠生产赢得利润,而产品的营销利润虽有空间,但是要经历多次分割,最后到经销商手里已经是块“鸡肋”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为了生存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 产品一个一个的卖,而很多利润除去渠道和公关费用,落在经销商手里的也就仅剩微利。全国媒体一起痛斥“胡师傅”,全城百姓把所有厂家和监管部门的错都归结到经销商头上,实在是有点不公平。做生意是为了赚钱,但都是些辛苦钱。如果劣质产品在萌芽前,不给产品“准生证”,消费者也不会买到不合格产品;若市场监管再严厉点,查处后马上“击毙”,劣质产品也不会跨区域销售,如果媒体广告审查再认真点,卡死信息传播的源头,消费者也就避免了上当受骗。老百姓是冤枉的,但是,同时也是“劣质产品”受害者的经销商,心中又有多少苦水说不出呢? 产品出了事情,消费在哪里买的就会到哪里索赔,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经销商也是产品的连带受害着,只能找生产厂家。但是厂家也是“山高皇帝远”,消费者看不见够不着,到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经销商,若厂家承担责任,事情能够很快解决,如果遇到行动缓慢甚至拒绝承担责任的企业,那只能打碎钢牙往肚子里咽,自己扛起责任。
经销商入圈套,虚假宣传是“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