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彭水自治县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不断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积极发展山区生态型现代农业。2008年全县农村经济总量达到21.89亿元,同比增12.5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17元,人均增收同比增22.03%,农业经济走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粮油生产持续稳定增长。2008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6.16万亩,同比减1.46%;粮食总产29.38万吨,同比增0.10%。全县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8.11万亩,比上年增5.78%;总产1.89万吨,比上年增4.82%。其中,油菜播种面积14.61万亩,比上年增3.47%;产量1.51万吨,比上年增1.84%。据预测,2009年粮油生产将实现持续稳定增长。目前,夏粮已获丰收,小春作物播种面积37.97万亩,比上年增6.89%,总产7.97万吨,比上年增2.82%;预测大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4.34万亩,总产可达22.29万吨,比上年略有增长;在建立全市产油大县和实施油菜良种补贴政策的激励下,农民种植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优良的种植技术推广更为广泛,播种面积和单产得到迅速增长。全县油菜播种面积15.59万亩,比上年增6.75%;亩产116公斤,比上年增33.33%;产量1.82万吨,比上年增20.57%,超出全年目标任务13.75%。根据统计预测分析,纵观粮油产业发展趋势,彭水将实现自2006年大旱以来连续三年粮油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生态蔬菜产业发展迅速。自2007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以来,县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聘请西南大学科技咨询公司制定了《彭水县生态特色蔬菜产业项目规划》(2007—2011年)。在科学规划的指引下,通过两年多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以8个蔬菜基地乡镇为中心的县内菜篮子基地和平安、润溪2个供港澳蔬菜备案基地,为彭水打造生态型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实现13.37万亩,产量21.41万吨。在新田马峰一带建成高效蔬菜示范基地1000亩,以八个蔬菜基地乡镇为中心,在全县范围内建成商品化蔬菜基地3.8万亩,实现了商品蔬菜基地菜农人均收入3000元。2009年上半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7.26万亩,产量达7.03万吨,其中重点基地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达3.7万亩;签订供港澳蔬菜订单面积4000亩,建设平安、润溪两个供港澳蔬菜基地,基地前期生产面积达2000亩,2400立方米供港澳蔬菜专用冷藏库正在加紧建设中;在新田建立1000亩春夏季蔬菜高产示范片。
——农村经营管理有序推进。自2007年全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会以来,彭水土地流转速度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机制进一步完善,规模经营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涌现出了大批种粮大户,大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2008年全县农村承包耕地流转面积12.81万亩,规模经营面积10.41万亩,农村土地集中经营度达到15.38%。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速,全县专业合作组织登记注册总数由原来的48个上升到78个,社员总数15.34万人,农民参合率26%以上。“苗妹香香”优质米专业合作社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2009年农业部级示范合作社。
——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一是自实施农村沼气工程以来,全县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20000余户。2009年上半年,全县新建户用沼气2900户,开挖池坑500口,完成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工程15处,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15个;二是加强中低产田土改造力度,2009年在石盘乡石新村改造治理中低产田土2000余亩;三是完成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试验示范、筹建化验室、取样化验等阶段性目标任务;建设完成了人行便道工程项目;全面完成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
——助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自县农业局承担实施良种补贴和种粮大户直补政策以来,坚持帮助标准,严格政策界限,实行跟踪服务,累计兑付水稻、油菜、玉米以及小麦良种补贴金额456.29万元,种粮大户直接补贴23.98万元,受益农户覆盖全县39个乡镇400个行政村,让他们充分享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好处,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