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策划服务 -> 战略策划
Double慈善活动影响力
时间:2009-11-09 13:57:03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玟
文/陈宇廷 潘临峰 吴海

到目前为止,企业虽然对积极参与慈善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中国公益事业的了解并没有多少进展。为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调查了中国100多家公益组织,并对其中的40多家展开了深入分析。并且我们对数百位相关人士进行了访谈,包括捐助人、公益组织领导人以及现任和前任政府官员。

就像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一样,公益事业在过去的几年内发展迅速,注册机构的数量从1999年的约6000个增加到2005年的15万个。尽管增长速度十分惊人,但由于薄弱的管理技能和资源的匮乏,公益组织很难满足对其服务日益强烈的需求。企业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使用捐款,并提供培训和专业咨询,来改善公益机构的组织业绩。与此同时,中国的公益组织必须强化自身的基础结构,以提高运作能力,这部分有赖于企业赞助资金的有效利用。



障碍重重



如今,公益组织发展的主要障碍已经不是政府监控或社会需求的大小。现在中国的公益组织面临着一些特有的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于这一领域的不成熟,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忽略和对民间组织的忽视。而最急迫的挑战是缺乏足够的捐助和提供关键培训和咨询的资源,这两点都由于对公益服务需求的飙升而更加恶化。

中国的公益组织面临资金短缺和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双重挑战。2005年,中国的慈善捐款(包括捐助给政府用于救灾的捐款),其总数仅占到全国GDP的0.05%,而印度是0.09%、英国是0.84%,美国几乎是2%(见图1)。来自国内的捐款数量很少:根据我们估计,中国慈善捐款的80%以上来自国际组织和跨国企业(在美国,该数字仅为0.5%)。国内公司捐款的数量特别低:对捐款数量较多公司的样本调查显示,它们平均的捐款数量仅占其税后收入的0.3%,而大多数财富500强公司的平均捐款量占税后收入的2%以上。

随着中国富裕阶层和慈善机构的成熟,国内捐款会有所增加。与此同时,资金的匮乏让民间组织举步维艰。政府扶持的公益组织吸收了85%的现有资源,规模较小的民间组织则难以获得足够资助(图表2)。除此之外,中国大多数捐款流向大型公益组织和政府发起的NGO中,这些组织集中在上海和北京,相对容易得到社会的认知,企业开展的公益工作更容易引起注意,而在大城市之外的公益组织却遭到了冷落。

公益事业还缺乏相关的培训项目和资源中心,不能很好支持其组织技能的培养。由于政府发起的NGO占公益领域的主导地位,吸收了政府的大量资源,无形中使民间的基础支持网络的形成先天不足。越来越多的民间组织,特别是那些在大城市之外开展运营的公益机构,需要借助于这样的基础平台,获得急需的资源和培训。

很多公益组织依靠创业能力、创始人坚定的意志,克服了重重障碍才得以推动一个又一个创新和具可持续性的项目。在有利于公益事业良性发展的相关法律框架的支持下,这些组织一定会发展壮大。根据我们的估计,中国大约有500到800个高质量的公益组织具有一定的规模、影响力和发展潜质,能够通过企业提供的管理技能和其他类型的支持大为受益。

位于青海省的吉美坚赞福利学校是个很好的例子。青海省的公立学校只能提供现代中文教育,而该地区的西藏寺院没有足够的资源,不能向学生教授现代科学和语言学。为了更好地服务青海省大量的藏族儿童,吉美坚赞依靠3000元人民币的个人存款(折合400美元)和1.3万元人民币的借款,在1994年成立了福利学校。将传统的藏族教育,包括以佛家为基础的逻辑学和辩论技巧与现代中文教育(用中英文教授)相结合。

这所学校还经营若干个商业项目,包括一家奶酪厂,其对学校年收入的贡献十分可观(2004年占27%)。即使这所福利学校取得了很大成功,它仍然可以从企业的支持中获益,例如,基本管理技能的培训能够帮助提高奶酪厂的销售。



挑战中的机会



2004年,在华跨国公司向国内公益组织共捐助了5000万美元到7500万美元。资金捐助固然多多益善,然而企业可以产生影响力的绝不仅仅在于捐助。

企业可以在继续进行捐助的同时,辅之转移实际的技能,提高公益组织的管理和运作能力,比如派遣企业志愿者对公益组织的人员进行辅导和培训。

在一些国家,公益组织能够获得或收费或免费的专业服务网络的支持,包括会计师、咨询师、律师和培训师的服务。例如,总部设在波士顿的New Sector Alliance协调各类志愿人员(包括专业人士、MBA学生和本科生)为公益组织提供咨询和培训。在中国,虽然需求很大,但是只有零星的几家机构为本国公益组织提供类似的培训项目。

企业可以在很多方面伸出援手,例如,通过资助研究社会问题的项目,或让其员工每年贡献一定数量的工作时间,用于帮助中国的公益组织。和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公益组织需要最基本的商业技能培训,例如会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和分销。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长期的志愿者项目有效传授这些技能。

这样的工作能够让企业获得双重好处,而仅靠资金捐助不能实现。首先,直接传授技能和服务能让捐助方更好地控制慈善项目的成果。其次,通过建立了解公益组织运营状况的窗口,定期的互动能让企业更好地制定未来的捐助方式。

对于向监禁人员子女提供住房和心理咨询的民间组织太阳村来说,可以想见企业的帮助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1998年张淑琴在中国中部地区的西安建立了太阳村。该组织目前拥有4个中心,容纳400多位学生,成为吸引捐助企业的基地。该组织还引资种植枣树,并通过出售供中药使用的枣获得更多的收入。

尽管获得了充足的资金,对其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太阳村的发展速度仍然缓慢。因为太阳村没有新增或建立新的服务中心,而是过于注重日常的运营工作。张淑琴继续负责组织的任何一个决定,从设定集资目标到决定货车的使用方式。来自企业的志愿者可以为太阳村的经理提供辅导,传授如何制定战略目标、集资和分配责任,从而帮助该机构发展。

企业的高管应该寻求在公益组织的咨询委员会任职。直到最近为止,公益组织的董事会没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因为它们没有完全领会治理结构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们从相关访谈中获悉,公益组织正在逐步意识到企业参与的重要性,愿意向企业高管发出邀请。加入董事会不仅能够让企业确保其捐助得到合理利用,还为企业提供机会,以改善公益组织的治理水准和专业程度,并提高诸如营销和战略规划等核心领域的业绩。

除了提供志愿者之外,企业应该重新思考向公益组织分配资金的方式。很多企业将资金用于支付项目费用(例如学校或妇女中心的运营成本),而不是管理成本、集资成本或员工培养成本。此外,很多捐助方将重点放在政府最关心的、因此也是曝光度最高的问题上。例如,环境、职业教育和农村改善。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很多公益组织调整工作项目,只是为了增加捐款,而无视自身

[1] [2] 下一页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