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策划服务 -> 战略策划
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
时间:2009-11-09 14:00:28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张成
泰罗(Frederick W.Taylor)



引言

罗斯福总统在白宫向各州长讲话时曾预示:“保护我们的国家资源,只是增进全国性效果这一更重大问题的前奏。”

全国很快就认识到保护我们物质资源的重要性,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开展了一个大规模的运动。但直到现在,我们对“增进全国性效果”这一更重大问题,就其重要性的认识,依然是模糊的。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森林消毁了,我们的水力能源浪费掉了,我们的土壤被洪水冲刷到大海里去了,我们的煤和铁也枯竭在望了。但是,由于我们行为上日复一日的错误、指挥不当和低效率所造成的人力上更巨大的浪费,这正是罗斯福先生所说的“全国性效果”的不足。这点表现得不明显,人们不易看到,即使有认识也是模糊的。

我们可以看到和感觉到物质的直接浪费,但由于人们不熟练、低效率或指挥不当的活动所造成的浪费,则是既看不见又摸不到。要认识这些,就需要动脑筋,发挥想象力。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尽管我们来自这方面的日常损耗要比物质的直接浪费大得多,但后者使人触目惊心,而前者却容易使人无动于衷。

至今还不曾有过关于“提高全国性效果”的宣传鼓动,而且也还没有召开会议来研究怎么办才好。不过仍然有了这样的迹象,即普遍感到有提高效果的必要了。

事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活跃—物色大公司的总裁直到家庭佣仆—谁都想能找到更胜任的人选。对胜任人选的求过于供,也是前所未有的。

我们大家都在招请的是现成的、能胜任的人—这是别人所培养出来的。只有在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的责任和良知是在培养和造就这些能胜任的人方面进行系统地协作,而不是去收罗人家所培养出来的人时,我们才能走上提高全国性效果的途径。

过去,流行的观念可用这样的说法充分表述出来:“工业界的领导们是天生的,并非人造的。”道理曾是这样:如果谁能物色到合适的人,就可以放心让他去拿主意想办法。但我们将来会认识到,我们的领导者们必须是培养成的—就像天生胜任的一样。而且,任何一个伟大人物(在老的人事管理体制下的)都不能和一批经过适当组织因而能有效地协作的普通人们去竞一日之短长。

过去,人是第一位的;将来,体制必须是第一位的。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伟大人物,恰恰相反,任何好体制的第一位目标必须是发掘第一流的人才,并在系统管理之下,使最佳人才能比以前更有把握和更迅速地提升到领导岗位上来。

本篇论文的撰写是出于:

第一, 通过一系列简明的例证,指出由于我们日常几乎所有行为的低效能使全国遭受到的巨大损失。

第二, 试图说服读者,补救低效能的办法在于系统化管理,不在于收罗某些独特的或非凡的人。

第三, 论证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其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法律、条例和原则上;并进一步表明,科学管理的根本原理适用于人的一切行为—从我们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我们大公司的业务运行,后者要求最精心复杂的协作;并简要地通过一系列的例证说服读者,无论何时,这些原则如能得到正确运用,都能够立竿见影,其成效令人震惊。

这篇论文要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会员中宣读。作者深信,这里所选用的例证将对工业和企业界的工程师们和经理们特别有吸引力,对在这些企业中工作的所有人们也是一样。当然也希望其他读者明白,同样的原则能以等量的威力适用于所有的社会行为上:在我们的家庭管理上,在我们的农场管理上,在我们的大小商人、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慈善机构、我们的大学和我们的政府各部门的业务管理上。  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

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雇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也联系着使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

“最大限度的富裕”这个词,从它广义的意义上去使用,不仅意味着为公司或老板取得巨额红利,而且还意味着把各行各业的经营引向最佳状态,这样才能使富裕永存。

同样的道理,最大限度的富裕对每个雇员来说,不仅意味着他能比其他同级别的人取得更高的工资,更重要的是,还意味着能使每个人充分发挥他的最佳能力。一般说来,这样他就能以他的天赋和聪明才智去干出最佳等级的活计来—如果条件许可给他这类活计去干的话。

雇主的富裕联系着雇员的富裕应该是管理上的两个牵头的目的,这看来是不言而喻的,毋庸赘言。但无疑的是,在整个工业界,雇主的组织也好,雇员的组织也好,大部分是为了斗争,而不是为了和平;任何一方的绝大多数也许都不相信他们的相互关系会有可能协调到利益均等的地步。

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都相信雇主和雇员的根本利益必然是对立的。科学管理则恰恰相反,它的真正基础在于相信两者的利益是一致的;除非雇员也一样富裕起来,雇主的富裕是不会长久的,反之亦然;给工人以他最需要的高工资和给雇主以他所需要的产品的低劳工费用,也是完全可能的。

希望在那些不赞同这些目的的人们中间,至少会有些人改变自己的观点:某些雇主从原来以尽可能少的工资试图从工人那里取得最大量活计的态度,改变为对他们的工人采取一项较温和的政策,支付给工人以较高的工资;某些本来不乐意他们雇主取得一笔合理的甚至是巨额的利润的工人们,认为他们劳动的果实应全部归他们所得,而那些他们为之工作的即在事业上投了资本的人,就不该享有或很少该享有什么权利,希望这些工人们也会被引向改变他们的观点。

谁也不会否认,就任何个人的情况来说,只有当这个个人达到他的最佳工作效率时,也就是说,当他做出他最大限度的日产量时,才会有最大的富裕。

在两个人一起工作的情况下,以下的事实也将是十分清楚的。如果你和你的帮手的技艺变得非常高超,你和他在一起每天能做两双鞋,而你的竞争对手和他的帮手每天只能做一双,这就很清楚,在你卖掉了两双鞋以后,你能比你的竞争对手给自己的帮手付更高的工资,而且还能比你的竞争对手剩下更多的钱,所得利润更高。

在一个更复杂的制造业企业中,情况也将是十分清楚的。只有在企业能做到以最小量的综合支出(包括人力、自然资源和以机器、建筑物等形式出现的资本的费用等)完成了企业的工作,才能实现工人最大的富裕,同时也结合着雇主的最大富裕。或者,用另一个办法说明同样的情况:只有在企业的人和机器发挥出最大的潜在生产率,即只有在每个人和每台机器制造出最大量的潜在的产品时,才能实现最大的富裕,因为在竞争中除非你的人和机器每天能比你周围的其他人们干出更多的活计,否则你就无法比你的竞争对手给自己的工人支付更高的工资。同样真实的是.两家彼此相互激烈竞争的公司,在支付高工资的可能性上,其情况也是和上述的事例一样的;在一国的各个地区之间,甚至在国与国之间,只要彼此处于相互竞争状态,情况也会是一样的。总之,最大的富裕只能是最大限度的生产量的成果。本文后面将提供若干家公司的实例,这些公司挣得巨额红利,这样就能比他们周围类似的人们(即

[1] [2] [3] [4] 下一页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