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策划服务 -> 战略策划
古巴有座中国城
时间:2009-11-09 14:00:35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玟
□本刊记者 宋萧

古巴国的中国城

19世纪中叶,大量契约华工远渡重洋抵达古巴。当时,统治古巴的西班牙殖民政府禁止向古巴输入黑人奴隶,当地经济受到很大影响。殖民者将目光投向了当时人口增加、耕地不足、天灾频起、战乱纷飞的中国,很多中国百姓怀着海外发财的梦想,不顾清廷的禁令,出洋谋生。1847年,第一艘运送华工的船运载着206名华工从厦门出发,经131天航行,抵达了哈瓦那港口。

  随后,获得人身自由的契约华工进入古巴城镇,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开办小商店,逐渐地,这种华人经营的商店遍布古巴西部省区的城镇。他们中有的经营自产自销的蔬菜,也有不少人成为走街串巷的货郎。

  近几年来,随着古巴对外开放程度扩大,一些中国人开始到古巴寻找商机。凭着古巴政府开放的特殊政策,华人们很快就立住脚,人气越来越旺,逐渐形成了中国城。如今,古巴哈瓦那的中国城早已成了繁华的商业街,300来米长的街道两旁挤满了中国店铺,生意越来越红火。

  10年前,哈瓦那的中国城获得了政府颁布的经营私人餐馆的特别许可。这是古巴政府为振兴这个一度充满活力的地方而出台的举措。如今,在高悬的纸龙和系有流苏的红灯笼底下,十来家中餐馆生意做得热火朝天:香辣肉丝面、炒饭、香酥鸭……中国菜品一应俱全,伴随这些美食一同下肚的还有古巴啤酒或饮料。

中国城里的中国人

    陶锦荣先生就是在古巴中国城里创业的中国人之一。199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上海交通大学教美术的陶先生告别讲台,来到了哈瓦那。他在哈瓦那老城区的中国城开了一家中餐馆,取名“天坛饭店”。

  “我刚来时这条街空荡荡的。现在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感觉像在自己国家。”66岁的陶锦荣说。他1995年从上海来到古巴,那年卡斯特罗首次访华。“政府对我们放任不管。我把这看成一种检验。”他坐在自己的“天坛饭店”里喝着茉莉花茶。

  中国城是古巴唯一一个私人餐馆彼此竞争的地方。源源不断的利润、几页厚的菜单,以及需要多少就雇多少的厨师和服务员,跟国内真正的中国餐馆没什么两样。

  陶先生说,古巴人不知道怎么点中国菜,8个客人能点上8份古老肉。每次遇到此种情况,他总免不了要向当地客人介绍一番中国的饮食文化。古巴法律规定,个人餐馆最多可以同时接待12名客人,一般只有5张小桌,客人坐不下时就排队等候。可他的饭店却远远不只这些,陶先生说,这是因为他的饭店有了名气,常有重要客人来就餐,政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在这里经营最大的好处是房子由政府提供,不交租金,但开业一天得向哈瓦那历史学家办公室交110美元,多少有点文物景点的味道。”

  1949年后,有很多中国人涌入哈瓦那。当时的哈瓦那的中国城便成了一个面馆、洗衣店和色情表演错杂的大杂烩。在鼎盛时期,这里住着逾10万中国人。但在1968年后,大多数人离开古巴前往美国。只有约3000名华人留了下来,如今都已白发苍苍,且越来越少了。但是,正是生活在这里的这3000名古巴籍华人,推进了古中两国间紧密的贸易往来,使中国文化在这里绵延不衰。

  如今,中国城又变得繁忙了,主要是接待游客、政府官员和外国的外交官。

众多领域商机无限

    2007年4月,中国一位市长率团到达古巴考察的第三天,凭着丰富的经济建设知识经验和独到的发展眼光,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古巴真是遍地商机啊!”福建一家生产沙滩拖鞋的小企业在古巴做成了大生意,其产品不仅垄断了古巴全国的市场,还大批销往周边加勒比海各国,不声不响,日进斗金。

  古巴政府主要兴趣在于同具有出口市场、生产经验、能够补充古方所需资金来源的外国机构,共同开发旅游业、出口多样化、开发现有工业、农业及其服务业。

  为了有效地吸引外资,充分开发古巴的现有资源,古巴政府又调整了1990 年以前仅向外资开放旅游业的做法,将古巴与外商合作的领域扩展到石油业、化工、冶金、能源、农业、建筑业、制药业、交通、食品工业、运输业、电子工业和渔业等部门和行业。 

  现在,除了古巴的“明珠教育”卫生部门限制外商参与外,几乎程度不同地向外资开放了所有的经济部门。1994年10月30日,古巴国务委员会副主席卡洛斯•拉赫在第12届哈 瓦那国际博览会上向外界宣布说, 古巴是全面向外开放的,“没有任何生产部门被排除在外国投资之外”, 甚至过去一度禁止外资涉足的国家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制糖业以及不动产和动产行业,也不同程度地向外资开放。

  古巴外交部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国是古巴在经贸合作中的优先考虑国家。古巴除了教育、卫生和军事机构外,所有领域都向中国企业开放,重点为旅游、轻工、矿业、冶金机械、渔业及电子工业等,企业可选择前往建酒店、餐馆、发电站、开发复合燃料等,也可选择养殖罗非鱼、海鱼、虾等。

  用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朱玉青的话说便是:古巴多个领域商机无限,加上成熟的投资链更是减去了投资者诸多的后顾之忧。近年来,不少中国人到古巴投资考察时,去了很少有回来的,大多选择留在当地。

投资环境及政策超好

    应该说,古巴鼓励外商投资始于1982年古巴政府颁布的《古外合资企业法》,又称《第50号法令》。1992年7月在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上,又将外商投资列为全国工作重点,给予外资宪法意义上的保护,并将鼓励外商投资、对外资实行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明确写入宪法。其主旨是允许并推动开办合资企业或其他类型的经济联合体,尊重并保障外国投资者的利益与安全。其主要内容包括:

  投资方式和经营方式。建立合资企业或契约式经济联合体是古巴政府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方向。合资企业是由古方和外国投资者共同出资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它的作用及其伙伴关系由合资企业的协议和章程来调整。

  不论是合资企业,还是契约式经济联合体,古巴政府保证尊重外国投资者,并确保外商安全。合资企业或契约式经济联合体只要按法律程序建立,古巴政府即与该国政府签署一份相互保证条约,以便切实保障外国投资者的利益。

  古巴政府授权国家经济合作委员会负责吸引外资,向外商提供咨询服务等,促进外商向古巴的投资。合资企业或契约式经济联合体以发展国际旅游业,扩大出口,特别是扩大向拉美市场的出口为基本目标。合资与契约式合作的重点是面向出口创汇见效快,外国和古巴双方都能较快获利的经济部门,如国际旅游业和以共同分担风险的契约式共同开采陆地和大陆架石油领域,这些行业部门也是古巴政府优先批准外国投资的部门。

   《古外合资企业法》规定,合资企业的出资方式,古方股份占合资企业的51 %,外方占49%。实际上,古巴在企业吸引外资方面,已突破了外资只准占49 %的界限,有的情况(在部长会议执行委员会授权下)允许外资达50

[1] [2] 下一页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