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策划服务 -> 战略策划
新兴产业的未来道路
时间:2009-11-09 14:00:39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张成
嘉 宾:黄 鸣 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

赵 昊 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主任

杨 春 金算盘软件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苏 义 北京龙拓互动国际资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王秦岱 华友世纪通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主持人:姜奇平

中国社科院信息研究中心秘书长



黄鸣:彻底的蓝海战略——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有五个特征。

第一,没有显性需求。在产业处于朦胧当中,或者是在超前的五年时间当中,没有可精确描述的。

第二,没有定型的设备、技术、产品以及服务。以太阳能行业为例,90年代初,生产核心部件,以及服务、技术、产品、市场、模式一概都是空白,后来才逐渐地提升。

第三,没有参照。汽车、冰箱、彩电、计算机等等这些产业,都有国外的大规模的引进。太阳能这个产业,国外是没有的,国内也没有参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靠的完全是系统创新。

第四,没有政策。我们国家只要有产业,就有产业政策,包括贷款、科技投入、扶持等各方面都有产业政策,而新兴产业则要忍耐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寂寞。

第五,没有成熟的上游产业链。上游产业链甚至比下游产业链的技术、水平、保障、体系更强,比如飞机发动机,最起码是在一个水平线上,但是太阳能没有。

最后到什么程度呢?从终端产品一直往上游推,一直推到核心原材料,别人解决不了,我们全部自己解决。

关于新兴产业崛起的条件和出路,有七个点。

第一,信息产业基本上基于时代、社会、大众的未来需求,这个隐性需求实际上是非常紧迫的,只不过我们很多人没有看到,等到需求到了跟前的时候,有显性直接的要求的时候才看到。

第二,产业的先驱者敏锐地感觉到并坚决地抓住这种需求。这里面有一些机会,但是也有一些陷阱。

第三,开拓创新能力的建设成为成败关键。实际上,新兴产业本身就是一个未开垦的处女地,你开垦后有了市场,一大堆拓荒者立即就会跟上来,市场开始紊乱,这时候蓝海变成了红海,怎么办?实际上就是你自己要超越、要提升、要飞起来,或者你迁徙,迁到更深的、更广的蓝海当中去。多次超越,培养了你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无竞争即超越竞争的战略。真正的蓝海思维,就是下雨打伞,缺什么补什么,补的过程就是超越的过程,这样你就逐渐地提高了自己的竞争能力。

第五,拿来主义。要拿来,去学习,去照搬。

第六,就是高起点、高标准。新兴产业不是说老百姓可以像接受新生儿一样的低要求,来接受你的标准、服务、产品。因为他习惯于舒适、高智能的服务,所以他反过来对你这样要求,而且提得更高。

最后,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这不是在技术专利圈地,而应该是品牌圈地、文化圈地、网络圈地、专业圈地等等。

赵昊:商业模式并不是我们终极的追求

我第一次听到商业模式是90年代末在美国,美国的网络泡沫慢慢起来的时候,大家热衷于谈论这个话题。以前商业模式很简单,我有一个产品,我卖给客户,客户给我钱就完了。等有了新技术以后,事情变得很复杂,新技术产生新的市场,产生很多变化,把以前的东西都颠覆了,有了这么一个变动之后,我们可能有新的方式应对这种变化。

回过头来看中国的情况,中国是处在一个巨变的过程中,整个社会在巨变,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原因,同时我们新兴行业也在中国产生着很大的变化。很简单的一个例子,我以前在美国的时候,也在用手机,就是偶尔通通电话而已。在美国,我听说有短信这个东西,也只是年轻人在用。2004年我回国的时候,我还只会看短信,不会发短信。而几个月后,短信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很多SP网络、无线传输等新兴的东西,都是在中国,或者在亚洲这个环境中产生的。所以当我们谈到商业模式的时候,我觉得中国新兴行业的企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商界传媒举办的最佳商业模式评奖,长江商学院提供了很多智力资源的支持。但是,商业模式只是我们的一个手段,而不是一个终极的追求,我们的企业最终是要产生价值。新兴行业往往体现在技术表现,技术本身是我们的产品,也能给客户带来价值,或者技术是我们提供价值的一个主要手段。技术本身尤其在我们高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它的寿命是很有限的,比如2001年网络泡沫的时候,雅虎如日中天,我当时的邻居,说在雅虎股票赚的钱,比他工资多一倍。当然我们今天来看,因为有了谷歌,雅虎以前的技术落后了,被更新的东西取代了,雅虎遇到了大问题,因此把创始人杨致远重新找回去做CEO,这是5年间的变化。那么5年之后谷歌的商业模式,是不是还会在市场上有这么大的份额,有这么优秀的表现?我不敢说。说不定会有更新的技术,或者更新的商业模式出来取代谷歌今天的地位。

回过头来,我们看今天的论坛,我们主要谈的是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或者在新兴领域里面,高科技公司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的竞争能力。比如因特尔可以开发出越来越快的计算机芯片,但是很多时候,技术本身并不能充分保证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多的还是从商业的运作模式上,根本来讲,还是考虑我们能为消费者提供什么样的价值,这是新兴领域的企业尤其要思考的。



杨春:全新的赢利模式——全程电子商务 

我认为赢利模式的实质是客户价值的创造模型,它的上游有它的供应商,它的下游有分销商,它的终端有客户,这就形成了一个供应链。这个供应链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价值链,就是创造价值的一个链条,链条的上游对下游创造价值,下游再为上游创造价值,形成一个无限的循环网。

“全程电子商务”这个概念在中国是金算盘2005年第一个提出来的。2006年7月,我们开发出了中国第一个全程电子商务平台。我们认为,它是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产生的复合型的一种赢利模式。

金算盘最早的时候做财务软件,之后做ERP,现在在做ERP和电子商务的相互融合,创造一种新的模式,这就是全程电子商务。ERP面临的挑战是,它只是企业内部管理,没有管理外部的,即使它涉及到了比如供应商的管理、客户关系的管理,它也只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它并不是从整个供应链上面来设计这个软件。

 现在中国的电子商务,虽然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但是它只是一个简单的电子商务,就是在互联网上实行交易的一个前端的工作,就是买家找到卖家,卖家找到买家,他们做一个介绍。相当于做一个“婚姻介绍”,就是说一个单身汉,给你介绍一个朋友,是这样一个阶段。

而企业成熟的阶段和交易的后期,实际上都在中国目前的电子商务服务之外。传统的电子商务只涉及到外部,并没有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相衔接。另一

[1] [2] 下一页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