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策划服务 -> 战略策划
企业社会责任与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时间:2009-11-09 14:03:16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吴慧

  王新超 吕峰

  "学者谈企业社会责任"系列之一 

  编者按: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这个在我国尚属新鲜的话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那么,企业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它对

  企业的成长发展产生的问题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民营企业创造了适宜的发展条件。事实证明,民营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产值中所占的比例表现得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民营企业自身实力的增强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也使他们开始考虑如何加入国际的竞争,迎接新的挑战,并寻求新的发展机会。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民营企业先天基础的缺陷,这使他们在艰难的市场压力成长中,始终有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在面对未来新的发展创业机会时,也难以有充分的时间来调整,并做好足够的准备。

  有学者指出,过去的一年,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政府强力推行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年。民营企业在政策上得到更好的支持与扶持,市场的秩序也较之以往更具有规范性。但相对的,这一年也是民营企业发展最为艰难的一年。这就是说,民营企业在经历了近20多年的发展,整体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积累了太多的问题。在未来新的发展阶段中,民营企业不仅要面对进一步发展所产生的、以往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必须要解决的新问题,同时,民营企业的发展还要补课,处理与解决历史累积的问题。在这种压力下,不少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已经开始意识到新的挑战,在对已有的成熟经营与管理经验产生疑问的同时,更多的民营企业经营者开始期待通过再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水平,并探索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应该说,在面临的众多挑战之中,更为突出的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在2005年,民营企业出现问题最多的、并引发较多社会与公众指责的也集中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

  媒体报道并引起社会较大关注的问题,像食品安全问题、小煤矿的安全问题、建材装修的质量问题、企业生产的环境污染问题、企业雇佣的纠纷、与劳动法相冲突的管理制度,甚至人们对于企业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以及对社会的捐献等问题都与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关。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中所产生的这一系列问题,已开始日益引起关注。我们也注意到,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针对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的讨论,不仅引起了有关专家与社会民众的关注,也引发了包括企业界以及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的思考。他们开始在各种场合,不断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个概念,并且也开始在行动上,更积极主动地做出一些努力。

  其实,对企业发展中的社会责任的思考,并不是民营企业面对的独特问题。根据麦肯锡公司最近的一个调查,在针对全球将近4000多名企业CEO的考察中,对于企业应承担的责任这一问题,强调传统的观点,即回答企业主要”的经营目标应该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CEO的人数,在所调查的人群中仅占16%。另一方面,人们所认为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已经不仅是简单的捐献以及促进社会公益事业。这些CEO的观点更强调要通过企业对社会的参与来努力改变社会资源的投资方向。他们认为,企业所拥有的更集中的资源,所创造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知识的财富,包括在其他商业领域活动中,应该给社会带来比直接的金钱捐助更重要的影响。企业应该有责任给社会带来更深刻与广泛的影响。从欧美企业的发展过程看,对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讨论,也是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产生新秩序、企业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以及在社会公众的舆论与压力下提出来的。我们的民营企业现在所面临的也是在企业发展需要做出新的调整、市场的秩序需要进行新的规定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民营企业在过去20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扮演了很重要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主力军”的角色。现在,社会对民营企业则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需要成为“中国新文化、新道德和新价值体系的建设者”。所以说,社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要求,已经不仅是满足企业经营直接的“利益相关者”群体的要求,而正在超越传统的利益群体范围,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领域。

  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即使在管理科学的研究中,这个概念也是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到目前为止,在这个领域上的研究也是有限的。由于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存在一定的限制,有关的概念也比较混乱。问题的核心就是我们需要站在什么角度来认识这个现象以及从什么出发点来强调这种行为。

  现有的众多观点中,更容易被企业接受,大多是强调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可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责任是什么呢?早期弗里德曼的观点强调,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盈利,为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而经营。这种简单的认识,现在已经不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对于企业应该强化自己的竞争力这个观点,人们仍是不能否认的。从强调企业文化概念、创造企业的差异性,到通过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建设,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并因此提高企业竞争力。由于这种认识符合企业的需要,也就更容易受到经营者的赞同。

  正是这样的观点促使人们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寻找更有效率的投资途径,从而使企业的有限资源得到最好的利用。在美国,考虑怎样使企业提高企业绩效的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解决企业竞争力问题的主要工作。根据有关数据,美国的企业在提高个人绩效,并因此提升企业绩效的工作上,大约每年都会投资超过55亿美元。但199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企业的雇员,大约只能将自己50%-60%的能力,用于个人绩效的提高。即使在组织中绩效最好的10%的雇员,也只能将自己85%-90%的能力,有效地用于组织绩效的提高上。基于这种认识,人们也开始思考在管理中,探索更有效的人力资源投资途径,保证组织的资源能真正地转化到个人与组织的实际绩效表现上。

  中国的民营企业,也已经开始认识到人力资源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他们开始试图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以及改善雇员生产与生活状况,并开展培训与个人职业发展计划等措施,对组织的人力资源进行更多的投资。关于这些措施的效果,根据最新的全球人力资源管理调研结果显示,只有8%的中国员工可以被评价为是具有高敬业度,他们也愿意为自己所在的企业做出更多贡献。但仍然有25%的员工被评价为敬业度很低,在他们之中,有大约60%的人表示自己“打算留在所任职的企业里”,他们希望留任的原

[1] [2] [3] 下一页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