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策划服务 -> 战略策划
中外企业团队管理文化及手法对比(上)
时间:2009-11-09 14:35:08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吴慧
五千年古文化,三十年大变局,三十年来,中国在政冶经济领域有太多惊心动魄的嬗变。

  生而有幸,经历这个时代,十几年在外资/内资企业中以不同的角色去体会——始有此《中外企业经营管理对比》系列文字。

  前两篇初论了中外企业在《新产品上市》、《经销商管理》方面的不同和优劣,此文从《团队管理》角度来分析。

  团队管理好坏在哪里体现——执行力的效果。

  很多内资企业的老板都说:“我这个团队虽然素质不高,但是员工很纯朴,执行力强",他的信心来自于:“员工很怕我,我说一他们不敢说二,让他们加班从来没有人敢找我要加班费,所以我说执行力很强"。实际上这只是老板一厢情愿的想法。

  真的走进这个企业深入看一看,执行力其实很差!

  根据多方信息的反馈,加上领导的专业研判也许还要再配合专业的数据分析模型(比如,新品上市铺货率低于30%应该怎么办……),下一步的市场&管理方案就产生了。

  4、决策的校准:

  科学的决策校准有三个步骤。

  权限控制:超过权限你无权决策,交相关单位复核。比如:即使是总经理董事长的决策也最好经过财务生产审核,评估一下企业目前的财务和生产资源是否可以支持你的决定。(可能新品上市干到一半就没钱了,也可能你打算全国铺开销售,但我公司该产品产能不足以支撑)。决策必有权限,这样做不太灵活,但这样做比较安全。

  议会控制:你的决策是让你下属的业务、生产、储运部门执行。那么他们有没有机会发言?重大决策前有没有议会?大家一齐讨论一下这样做带来什么问题,收集更多信息可以帮你校准决策(注意,是校准决策,而不是让员工替你做决策)。

  实践验证:纸上谈兵永远是第一步,市场总会有出人意料的结果。确保决策无误的第三件事就是小范围试验改掉其中无法执行的部份,总结出执行这个决策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然后大面积推广。

  中外对比:

  市场决策机制上,内资外资企业各有优劣,要互相学习,这个观点笔者在《中外企业新产品上市模式及操作手法对比》一文中已经有详细讲解,此处仅作简述。

  1、 从切合市场实际的方面来讲,内资企业相对有优势。

  外资企业的市场决策要看数据,虽然很理性,但是很容易教条和片面——中国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市场,不同区域的通路特点、消费习惯差异很大,而外资企业并不熟悉中国的市场,在这方面吃亏不少,外企的领导也会去看市场,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沟通理解的差异,以及外资干部和大陆员工之间难以逾越的位阶感,他们走访市场信息收集和加工的效果难免差强人意。

  内资企业的决策很多是老板的市场感觉,虽然草率,但是别忘了内资明星企业老总大多数“出身贫寒",一线起家。当年创业之初“曾经亲自瞪着三轮车挨家挨户上门推销"!

  宗庆后先生一年有两百天在市场上奔波,所以他才敢说 “我就是不相信外资市调公司的数据,我做生意靠感觉。"   2、从决策的产生和反应速度上,内资企业绝对有优势:

  外资企业的市场决策要走流程:首先从信息获取上,老外更相信数据而不是感觉,而实际上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在逐渐传递过程中肯定会打折扣;而且很多市场问题(比如:新品滞销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几十种)根本不是从数字上就能看得出来的。其二,外企往往用一些数据分析模板来做决策,这类似于用炒股软件炒股,优劣难辩,结果就是决策反应慢,而且僵化。

  内资企业老板一般不喜欢把时间花在数据上,他们更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且一着急,什么流程都不顾,直接下命令甚至直接上阵打仗。方法虽然土了点,但经常是“以快制慢",往往给市场雪中送炭,出奇制胜。

  3、从决策校准方面讲,内资企业优劣参半。

  优势在于,内资企业的老板,大多数都跟经销商保持着密切的沟通,而且这些老

[1] [2] [3] [4] [5] 下一页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