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Google我们的生活将怎样被一家公司彻底改变》这不是一个小公司(5)
时间:2009-11-09 14:44:16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玟
广告产生的利润为谷歌积累了足够的财富,可使它增加网页的采集,增加以各种形式——包括新闻、图书、学术期刊、街道地图、卫星图像、财团法人情报、专利等——出版的各类名目的索引。谷歌已开始搜索其用户的个人信息。只要你同意,谷歌就可以贮存你的照片、视频、电子邮件、日程安排、用文字处理的文件、电子数据表、演示投影片、你在喜欢的网页上所加书签、在线讨论组、个人博客、即时聊天信息、社交网络信息以及股票投资组合。无论哪种东西都不会被认为私密而不适合谷歌的组织,甚至个人的医疗记录也可以包括进来——2008年5月,“谷歌健康”网站已经成立。谷歌的延伸范围正在进入家庭:只要得到你的允许,谷歌软件便可以对安坐在你的个人电脑里的文件夹进行检索。
个人数据由其他软件开发商负责搜索,他们都是应邀在谷歌的基本结构上建立自己的应用系统的。2008年4月,谷歌推出了新程序——谷歌应用引擎(Google App Engine),在对开发商的宣传中它强调了新程序的三个特点:无需安装部件;易于按比例增减;免费启动。
谷歌有一条为广为人知的戒律:“不作恶。”在主页上它还将公司的名称用三原色来表现,其余部分是大量的留白,还有一个询问用户是否感觉愉快的按键。这种形象消除了人们的戒备心理,使它的扩张得以顺利进行。2006年,《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星球谷歌需要你”的报道,但它却出现在时尚版,而不是通常所见的商业版。这是一篇谈论谷歌流行性的轻松的文章,而不是对谷歌急于走进世界各个角落这一行为的警告。
谷歌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并非每时每刻都一帆风顺。谷歌星球的殖民化开拓迫使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都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措施,禁止谷歌对本国居民提供服务。2006年,谷歌不得不就是否要在中国建立网站进行讨论。如果将网站建在中国,那么中国政府将对引起敏感反应的搜索结果加以过滤;若在中国以外建立网站,那就将如以往那样,更易导致中国政府将谷歌完全屏蔽。最终他们决定“两害相权取其轻”,将网站建在中国,这被认为是朝着提供完整的、未加过滤的信息服务的终极目标迈出了一大步。但批评者却认为谷歌过于胆小,使“不作恶”的符咒落了空。
谷歌依旧戴着白帽子,至少在那些将微软公司视为邪恶帝国的人们眼中是如此。谷歌目前的抱负包括说服客户采用一种适合于个人电脑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将对微软形成直接威胁。这家以搜索引擎知名的公司已经拥有了许多可以从事搜索以外的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结构,它们可以像微软办公系统中的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那样进行文件建造方面的工作。谷歌已经开始提供“作为服务器的软件”,即使用它自己的软件在由公司所管理的移动式服务器上贮存和处理用户的数据。用户越是依赖谷歌的与微软办公系统相类似的软件,购买和维护台式电脑软件的需求就越少。
计算机工业已经认可了一个相当新的短语:“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指的就是这种高度集中的计算机的运作模式。某一用户的文档资料就如同在网际空间里漂浮一般,在互联网的任意一处接口上都可以进入。这种观点并不新颖,Sun微系统公司(Sun Microsystems)和其他一些公司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尝试使网络计算机的运作归于一点,但网络在当时还不成熟,因而它们的市场努力未能成功。今天,这个思想已经更新为“云计算”理念,在从前无路可走的地方似乎已经大道通天了。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些环境保护主义者批评道,将数据中心比作“云”甚为不妥,因为它们并不是透明的薄纱或飘渺的“云”雾,而的的确确就是摆在地球上的固体,大量消耗着已经十分稀缺的能源。到2006年,美国的数据中心所耗费的电力已经超过了电视台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