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策划服务 -> 战略策划
《星球Google我们的生活将怎样被一家公司彻底改变》开放与封闭(10)
时间:2009-11-09 14:44:33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玟
谷歌的首席执行官经常把互联网视为世界上开放网络中最有力量的工作模式。他非常认同谷歌自身就是得益于开放性的说法,正是这种性质奠定了谷歌成功的基础,奠定了互联网的基础,奠定了使得谷歌能在自己系统中运行开放源软件的基础。但是谷歌还不能说,在信息提供者中自己最好地体现了互联网的开放精神。这项荣誉授予维基百科(Wikipedia)显得更为合适,因为它是在一个远比谷歌更加彻底的开放系统中组织信息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撰稿者,任何人都可以提出修正意见。

随着维基百科日益壮大,它的文章也在许多谷歌搜索中占据了显著位置。根据2006年对维基百科中随机抽取的1000个主题的研究表明,在谷歌的搜索结果排名中,维基百科跻身前十名的情况占88%,而且其中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排在第一、第二或第三的位置。

但谷歌却越来越高兴不起来,因为它正在把它的用户送往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非商业网站,它对编辑开放,却与广告密切相关。谷歌的AdSence为非谷歌网站安排广告,它也不能够打入维基百科,这难免令人痛苦。2007年12月,谷歌宣布了一个新的启动计划,邀请任何人向谷歌提交他或她写的任何主题的文章。这些文章将用作knols,这是一个新词,意思是“知识的单位”。Knols试验是谷歌超越对其他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检索,转而由自己的网站提供信息的又一个例证。谷歌的乌迪•曼博(Udi Manber)说,一个knol的意思是“某人为这个主题第一次搜索时所搜到的想要阅读的第一个东西”。这就是对许多维基百科用户如何看待维基百科上的文章的准确描述。谷歌希望用两个维基百科不曾提供的诱饵来吸引作者:对于knol和备选文章唯一的编辑控制权;如果作者愿意让谷歌的广告放在knol展示的位置,由此带来的收入将与作者分享。如果谷歌在吸引作者方面取得成功,那么,将knols放在搜索结果中的显著位置,使谷歌留住那些有可能转向维基百科的无广告网站的用户,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维基百科的高度开放性可以为谷歌扩建它的knols作品集带来极大的帮助。自称为维基百科的管理者和仲裁者的查尔斯•马修指出,每个人都可以合法复制维基百科页面的内容,它们不受版权的保护,可以将它们贴到新的谷歌knols中,加一些简单的编辑,然后放上广告,“就可以冲着银行大笑而去了”。

乌迪•曼博清楚地预见到,谷歌的knols很可能会遭到批评家的否定,作为一种程序,它会强化谷歌以所有人的身份对信息加以控制。“我们不是要建造一个内容上的围墙花园,”他以一种准确无误的否定口吻说,“谷歌不会以任何形式提出对这方面内容的专营权,而会让任何搜索引擎都可以检索到这些内容。”

在此情形下,谷歌回避了专营权,并且宣布实行真正的开放政策。但是情况总是要发生变化的,应该让公司接受批评意见——它之所以选择开放,只是因为它在特定的领域落在了竞争对手的后边。2002年,谷歌曾计划对有史以来所有的印刷本图书全部进行数字扫描,这项工程是如此令人胆怯,以至于从未有别的公司认真考虑过要进行尝试。到2007年,雅虎和微软开始了同样的项目,但谷歌明显掌握了领先地位。一名搜索行业的老牌观察家丹尼•苏里文(Danny Sullivan)在2007年11月写道,谷歌在它的图书扫描项目方面丝毫没有开放气象。其他的公司已经组建了一个“开放内容联盟”(Open Content Alliance)来促使被扫描的图书的内容在最广泛的范围内接近读者,但谷歌却不仅拒绝加入这个联盟,反而还建立了一个难以逾越的“内容的围墙花园”,限制其他搜索引擎索引其扫描书籍的内容。苏里文指责道,通过加入“开放内容联盟”一事,足以看出谷歌对于开放性原则到底有多么忠诚。

谷歌似乎听到了批评,并在2008年3月的一份声明中做出了回应,告诉人们长久的等待已经结束:公司已经为外部的软件开发人员开放了程序端口,任何人都可以“在需要的地点、需要的时间”获得“图书的信息”。谷歌的图书搜索团队说它已经开放了端口,因为“我们爱书”,而公司也要求“将这份对书的热爱与人分享(分享的内容还包括我们所收集的同这些书籍相关的海量信息)。”但是,谷歌所宣称的令人振奋的“海量信息”原来竟极其有限。谷歌提供的信息只包括书的扉页、国会图书馆分类号和书的小幅图片。但公司不允许外部研发人员得到从它的扫描中所获取的书的实际内容。乔治•梅森大学历史与新媒介中心主任丹•科恩记录了谷歌所提供的内容简直少的可怜,并在题为“仍在等待真正的谷歌图书搜索(程序端口)”的博客中表达了他的失望。

在图书搜索方面,谷歌依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在社交网站方面,它的竞争力却很弱。苏里文也曾呼吁谷歌不妨虚张声势地要求Facebook这个拥有会员最有价值的社交资料的网站向OpenSocial开放数据库。苏里文问道:谷歌为什么不开放它的网页索引这个所有搜索引擎中最大的资料库?为什么不创办一个“开放索引联盟”让竞争者们加入?为什么不用有共同基础的信息分析软件来区分搜索结果的质量呢?他并不是第一个提出此类要求的人——维基百科的创始人吉米•威尔士就曾经提出过这些问题。苏里文说,这是能否对不同对象持同一个立场的问题:“如果谷歌能够像利用业已存在的优势投入OpenSocial和开放手机联盟那样对待‘开放索引联盟’,或许才称得上是一场公平的游戏。”

这只不过是挑拨,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挑战。关键在于,即使是谷歌这样的公司也被认为在开放问题上是有选择的,而不是将所有领域都包括在内。没有哪家公司是彻底开放的,也没有哪家公司是完全封闭的。但也没有哪个业内观察家能断言谷歌比它的最封闭的竞争对手更开放;而就整个计算机行业来说,它却比它所染指的那些行业——如无线通信服务业——开放得多。谷歌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讲的就是努力使计算机行业内外的人们相信开放的网络已被证明优于封闭的网络这一过程。消费者总是被能够提供更多选择的系统所吸引,但技术革新所指明的方向却是开放。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