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个经历就是非常典型的愿意为市场交学费,不愿意为智慧付费的案例:
一个下午,笔者处理完一些事情,将QQ显示为在线状态,一个做湿卫生纸的企业
股东(之前聊天得知,但从未谋面)发起了聊天邀请,说他们的产品已经第四代了,实际上我连他们的第一代产品什么样都没有在市场上见到过。
后来这位朋友讲他们的产品宣传资料发给我一份,我建议他上我的中国营销奇兵网站看看我们的奇兵兵法,或许会有些启发。我资料还没有看完,对方就发信息问我如何按效果付费,我说,第二年开始按销量付费,完成任务销量的80%,按一定比例提成,完成80%一下分文不取,这位朋友看到这个信息之后发上发出了邀请,有时间到他们公司看看,或者到我公司拜访,看到这种情况也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很多中小企业客户对我们后边的这种方式都很感兴趣,紧接着我话锋一转说,不过我们第一年的费用比较高,要一次性付款120万。
结果,这位朋友马上“变脸”,反问:假如第二年没实现目标,虽然不拿提成,但等于公司花一年时间做了试点,又额外出了120万现金,是这笔帐吧?
紧接着又是一连串的问题:实话实说,假如是刘老师的企业,别人跟你这样提条件,请问会接受吗 ?如果第一年创造的价值哪怕大于等于120万,企业都会接受,风险在于小于120万呢?从另外的角度说,假如营销机构的方法包治百病,试问,机构为何不自己去创业呢?
其实,这些问题在我们的日常沟通中经常遇到,而且这类企业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想寻求突破又不愿意支付策划费用的企业,我想类似的问题和我一样的同行们也会被问到,即便有些企业当面没有这样问,但背后也是这样议论的。
在这些问题之后,我举了一些伊利、蒙牛、IBM等大企业如何为智力付费的,是如何承担风险的,并说明我们出售智慧也是产品,需要客户支付费用,我们不能饿着肚子干活之类话,这位朋友又提出了比较典型的问题:
比较需要横向,这样才公正客观,如果伊利和蒙牛算企业中的大学生,我们充其量是小学一年级,试问能用同样的方式方法吗?
呵呵,真不知道为什么大学生才需要为智慧付费,而小学一年学生就不用为智慧付费,而是为市场交学费?
为什么说他们观念不锋利,营销策略也不锋利,缺乏销售力呢?
他们是生产湿卫生纸的企业,是一种新型产品,可以挑战传统的卫生纸,用来处理便后问题,按说这个产品消费者是可以接受的,记得我家小孩两岁之前擦屁股都是用湿巾纸,但是他们在市场上推广了两年也没有多大起色。
说他们缺乏锋利的策略,是因为从产品的角度,他们完全可以创造一个新品类颠覆传统卫生纸的格局,制造一系列的活动实现消费者的认知,而他们却依然按照传统的模式运作,始终无法让消费者接受。
而且从传给我的宣传资料也不锋利(缺乏销售力),至少我看完后没有产生任何的购买冲动,记得我曾经看过远大空气净化器的一个小故事后,回到家就在网上订购了一台,这样的传播不正是那些没有多少宣传资源的中小企业要做的吗?
设计一个具有销售力的宣传资料可以让企业节省很多费用,却不需要企业多少资源,就连这么重要的接触点都做不到锋利,可见其营销水平,还谈什么资源使用?
中国营销奇兵团队为友联橡胶服务的时候,首先就是从他们的企业介绍、产品介绍开始入手的,他们的企业也很小,经过系统的策划使每个与客户的接触点都具有销售力,在有限的投入下,就产生了非常好的销售效果。仅仅这只有一页纸的企业简介,在向潜在客户传真的过程中,就吸引了很多客户对友联这个行业新星的关注,最终签订了9个大客户,由此可见,只要策略锋利不一定非要有大的投入才能产生效果。
对于这家湿卫生纸企业,广告也缺乏销售力。记得刚认识他们的时候因为看到他们一个5秒的广告,那时候产品刚上市,在某网站上,一看到“讲卫生,用XXX”的广告直觉告诉我,这个产品的营销有问题,并不是说5秒广告不能在产品刚上市时做,而是在产品定位上比较模糊,于是打电话致电企业,得到的回答是,这个广告和定位都很好,你不就被吸引了吗?呵呵,我无语!
没有精准的定位别说5秒钟的广告无法表达清楚,就是1分钟的广告也难以让消费者理解产品。
从最初的接触,到第四代产品的介绍都没有销售力,可见该企业在两年多的运作中交了多少学费?
至于他们在终端和其他接触点的销售力如何,我也曾在网上问过这位朋友销售网点在哪里,可是始终没有在市场见到产品。不过每次沟通笔者都非常坦诚的将我的意见告知,虽然这位要强的朋友在得到建议时总是反驳,真的希望他能够静下心来思考。
在中国营销奇兵服务的企业中,有年销售额几十个亿的大企业,也有一两千万的小企业,甚至还有从零开始的企业,无论什么样的企业,我们都会依据企业的资源能力设计锋利的策略,让每一个接触点都具有销售力,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实现销量,才能避免资源的浪费,否则只能为市场交学费。
所以,中国营销奇兵建议,企业资源越是匮乏,其策略就越要锋利,其接触点就要越具有销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