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农家乐
6月23日,中国农产品流通焦点问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农民日报社主办,北京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系承办,与会人士针对目前大幅波动的农产品价格、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流通渠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研讨会发布了《加快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骨干体系建设倡议书》。
段应碧(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
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一定要处理好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否则可能会使城镇边缘化,导致工业化和城镇化失败。因此,党中央提出,在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同时,要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就一定要有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没有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农业,现代流通某种程度上带动了现代农业。
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产品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完整体系,农产品批发市场最为重要。目前43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有产地的、销地的,在农产品品种增多的情况下,产品供给的作用巨大。但是,从带动农业发展的角度看,差距还很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农贸市场的放大,有脏、乱、差等问题,这样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无法适应或带动市场的。所以要进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很多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面临搬迁,在这个过程中,要利用搬迁机遇进行升级。
有两个问题:什么样的批发市场才是能带动农业发展的市场,它要怎样运行?谁来建立这个市场?对“公益性”问题我很赞成,上个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的市场几乎都是政府建的,也有商人筹建。完善政府对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国家的调控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五个支柱之一。政府可以考虑按标准至少应在省会城市建立公益性批发市场。
黄海(商务部原部长助理、全国政协委员):
近年来农产品受到高度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再到老百姓,都很关注农产品问题。
农产品流通应看作是直接关系到民生的问题,政府应加大重视并给予政策支持,政府不应只是对价格进行干预,还应在政策方面予以支持。
在农产品流通方面,例如批发市场等,政府的投入还是相对较少。而且批发市场的投入和管理是完全可以分开进行的,像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就是政府建设市场,但管理并不是由政府进行。另外在蔬菜的销地,政府可以通过建市场来达到管理的目的。因此,农贸市场、批发市场方面政府一定要有投入。
流通环节过多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我不赞成单纯减少流通环节这一说法。流通环节是越少越好,但我国的农产品流通环节并不是特别多。另外,运输中的冷链运输环节很薄弱,农超对接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不能单纯地计算流通环节增长了多少,利润会是多少。目前,发达国家就是流通环节利润高于生产环节,微笑曲线不仅应用到工业品,农产品也应适用。
农产品经营很少是法人制经营,税额抵扣问题也应该重视。
流通环节要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这也是流通环节的任务。
张冬科(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局长):
怎么看农产品流通问题。农产品中的蔬菜产销变化在这20年间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随着城镇化而变化,在这20年中,我国城镇化率翻了一倍。我国现在的蔬菜供给格局基本上是外埠为辅、本土为主,供给在不断增加,数量、品种、质量都有所提高和丰富,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可以说我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问题出在哪里?首先是波动过大。蔬菜是季节性强、地域性强的农产品,受自然因素影响最大,并且不易储存,所以蔬菜价格的波动是正常的,买难卖难现象是正常的;其次市场过度放任、过于无序、组织化程度过低。信息对生产者、批发商、运输商的作用没有被重视起来。对此,我的看法是我国应有符合国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应向国外学习,从制度、模式、体系构造上做文章,从整体上进行整合。生产环节应借
鉴日本的经验,从全国到省区市都要有相应的规划。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建设缺乏整体性及相互的联系。城市的菜市场要有其应有的地位,并要有相应的用途管制。此外,信息体系要有指导性、权威性,对农产品的流通进行指导。农产品流通在政策上仅有“市长负责制”还不够,要构造大格局。
耿书海(国家发改委经贸流通司副司长):
最近大家都在关注农产品流通方面的问题,去年蔬菜价格大幅上涨,商务部、发改委、农业部都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流通环节成本较高,涨价也较快,《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今年经贸流通司向国家发改委上报的内容特别提到了“促进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有如下几个要点:
把农产品物流业放在一个高度上。应该解决“规模小、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的问题,发展农超对接、产地和销地的关系、公司和农户的关系。目前农产品流通出现了市场价格翻倍的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应该建设好农贸市场,把农贸市场的公益性提到一定地位。要规划好,不要恶性竞争。
政府要投资,农产品流通需要政府的介入。目前北京市提出了支持政策。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应该免税,要出台政策并落到实处,否则只能是空话。
总之,政府应该在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对市场收费进行有效监管。应该两个渠道共同发展,只有共同发展,农产品流通才能健康发展。
王克臣(国家统计局外经贸司副司长):
去年到今年农产品的价格变化,主要原因是:实行市场经济依赖,国家在农产品市场流通、消费调控能力建设方面有欠缺。建议:农产品生产环节解决供给,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且较分散,与居民的需求不够适应,应该生产规模化;国家应支持农产品生产企业,避免土地被房地产开发挤占。政府应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拓宽、支持农产品渠道,加大产销的控制力度;建立、完善国家储备制度,互相联动,增加供给;改进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综合管理,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市场游资进行监督管理。加强国家对农产品流通的掌控能力。
闵耀良(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专家顾问组组长):
批发市场的公益性要重视,现有的批发市场如果全由政府控制不大可能,政府应当适当加大投入。目前十几万元的摊位费太过高昂,会全部转移到菜价上,建议进行“摊位”抽签,应该对摊位费的问题进行监管和规范;外资问题,政府应该构建体系防范外资过于渗透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