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农家乐
养黄颡鱼的养殖户都有这样的体会:不论养殖技术多好,一塘鱼养到最后都有一定比例的毛毛鱼(30尾/斤左右),少则几百斤,多则数千斤。毛毛鱼的塘头价远低于规格鱼,其所占比例越大,养殖效益和亩产就越低。如何减少鱼塘中毛毛鱼比例?广东省新会区沙堆镇的黄颡鱼养殖户陈章凤认为,除了定期筛苗外,拉长转料过渡时间效果更好。
据了解,在黄颡鱼养殖过程中一般需要转6次料。“一般饲料规格越大,价格越便宜。有的养殖户为了节省饲料成本,很快从小号料转到大号料,而且每次转料过渡时间也短。”陈章凤说,当转成大一号饲料后,鱼塘中总有一部分小鱼因为口太小吃不了大号料,即使能吃料也抢不过大鱼,养殖时间越长,与大鱼规格差距越大,最后就变成了塘底的毛毛鱼。
“如果在转料期间每喂完大鱼后,再补喂一部分小一号鱼料,毛毛鱼的比例会大大降低。”陈章凤介绍,虽然也有部分养殖户在转料期间补喂小料,但是补喂的时间不够长,“建议比平常多喂2~3天,这样可以保证鱼的整齐度更好些。”陈章凤按照这种方式养殖,一口塘可收获2万多斤鱼,其中只有100多斤毛毛鱼,而转料过渡时间很短时产生的毛毛鱼重量通常在数百斤甚至数千斤左右。此外,还不浪费鱼苗,达到养殖效益最大化。
据了解,在同等养殖条件下,雄性黄颡鱼的规格和生长速度都比雌性的大和快,为了减少毛毛鱼的比例,顺德、中山等地的养殖户习惯定期筛苗(不同鱼苗阶段用不同型号的筛),从放水花到出鱼,筛苗次数少则2~3次,多则5~6次,也有的高达9次,筛上的鱼苗留下继续养殖,筛下的鱼苗或出售或倒掉不要。
“虽然筛苗可以减少毛毛鱼,但也浪费了很多苗,同时增加了不少人工成本,费时费力。”陈章凤对筛苗的做法并不赞同。她表示,筛下的鱼苗如果倒掉不要,就浪费了之前的饲料和人工投入;但如果卖给他人,则不太道德,因为筛下的鱼苗多数是长得慢的雌鱼。 (郑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