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策划服务 -> 战略策划
太子奶能否复制蒙牛模式
时间:2011-09-30 13:18:36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玟

 2007年1月7日,北京。  ? 太子奶董事长李途纯正式向外界公布,世界顶尖的三家投资机构——摩根斯坦利、高盛和英联共同向太子奶集团投资7300万美元。令人惊讶的是,此次投资太子奶的国际战略投资者与四年前投资蒙牛赚得盆满钵满的投资者基本一致。  ? 略微有点不同的是,私人股权基金除英联、摩根再度联袂出马外,太子奶用高盛取代了蒙牛的香港鼎辉。此外,太子奶私募金额7300万美元超过了蒙牛的6100万美元。  ? 不仅如此,在太子奶完成第一阶段的私募融资后,湖南太子奶集团又在北京高调对外宣布:将借助高盛等上述3家国际投行,向纽约证券交易所“奋勇前进”,再募资20亿人民币。  ? 虽然有资本的助力,太子奶也迎来了众人惊羡的目光;但在这欢呼的背后,我们需要冷静的思考,太子奶,会成为第二个蒙牛吗? ? 作者简介:叶桂楠,上海卓跃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 ? 缝隙中的机遇 ? 1998年,乳业市场还处于一片沉寂,伊利等当今如日中天的奶业巨头当时都还默默无闻。在政府倡导下,乳业市场逐步升温。时隔不久,整个行业发展就进入了快车道。  ? 太子奶虽然是这个大潮中淘浪中的一员,但是,掌门人李途纯并没有人云亦云地采取跟随战略。选择普通乳制品还是另辟蹊径,这是当时摆在太子奶面前的一个艰难选择。  ? 首先,常规乳制品向上已有伊利等老牌国企立起的坚不可摧的行业标杆,向下又有地方小乳品厂的军阀割据与价格混战,要想在这个市场上立足,从时间上已经不具备高速增长的机会。  ? 同时,发酵乳制品受制于技术、成本、供应半径等约束,还没有全国性的巨头出现(发酵乳制品保鲜时间较短,由于冷链设备,整个产品供应半径局限在300-500公里的范围内,并且成本高昂)。光明一直致力于发酵乳方向,但是主要力量仅仅集中在长江三角洲附近;地方乳品企业虽然也有酸奶这个品种,但是缺乏规模效应。这样的行业格局就为整个乳品市场提供了一个薄弱的缺口。  ? 在这个基础上,李途纯得出了两个基本判断:  ? 第一,日本靠一袋牛奶强壮了一个民族,而我们中国,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乳业必将大有所为;  ? ? 第二,中国人对普通奶的吸收有很大障碍,中国的乳业市场终究会是乳酸菌奶的天下。  ?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李途纯把发酵奶作为了自己发展的方向。强调发酵型乳品,品质比普通乳酸菌奶更好,宣称拥有国内最大的发酵型乳酸菌奶研究基地,并且要做乳酸菌奶市场的老大,这个卖点让太子奶在众多乳品企业中脱颖而出。  ? “成熟产业,无论你做得多大,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些产业的市场需求已经基本趋于饱和,成长性非常有限,利润非常稀薄。所以,真正要建功立业,必须找到一个处在蛰伏期的产业,它潜龙在渊,一旦爆发,将势如破竹”,李途纯这样形容他对趋势和缝隙的理解。  ? 除了产品定位,太子奶在包装上也瞄准了一条缝隙。  ? 它采用了不透明塑料瓶作包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