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并不是第一个进军日本市场的中国软件企业,国内杀毒软件前三强中的另外两强——瑞星和江民,都到日本市场上发展过,而目前只有金山的品牌进入了日本杀毒软件市场的前五名,金山在日本市场有着怎样的发展轨迹? ? 金山刚刚进入日本市场,就让总裁雷军虚惊了一场。 ? 2005年9月14日,日本东京Westin酒店,金山产品进入日本市场新闻发布会现场。离发布会开始还不到30分钟,记者席仍然几乎全部空着。雷军告诉《成功营销》记者:“事先已经向几十家日本媒体发出了邀请,但面对这个现实,我们只能接受,当时心里非常紧张,在思考怎样表达才能挽回局面。” ? 离发布会开始仅几分钟,形势大变——100多个座位全被日本记者坐满了,“原来日本记者非常遵守时间,基本上都是按点儿赶到,有早到的也会在楼下等待一下。” 雷军隐隐感到日本这个亚洲最大的正版软件市场不简单。 ? 日本金山的互联网转型?? ? 雷军反复强调的“三字经”(WPS、金山毒霸、网络游戏)每每被业界质疑为产品线零散时,雷军都会回应——金山的定位是一家互联网企业。 ? 在向日本市场突围的道路上,这个整合金山一切资源的定位似乎更加清晰。不仅因为日本是个互联网程度极高的国家,而且对金山来说,在日本这个全新的市场上,金山没有国内渠道建设的历史包袱,可以大胆尝试。 ? 金山首先选择杀毒软件进入日本市场,2005年9月的发布会,就是金山毒霸正式进入日本市场的标志。而金山采取的是“先尝后买”的互联网营销模式,之后的2006年2月14日,正好是西方的情人节,金山毒霸下载量达到了100万,比预计的一年提前了7个月完成目标。而到2006年9月,金山毒霸日文版一年时间免费下载量超过200万,实际使用用户40万,付费用户占25%,金山国际化初战告捷。 ? 雷军回顾金山近些年发展的经验教训时说,金山始终扮演了追随者的角色,直到看见Google的崛起才让雷军明白,一味地学习微软无休止地开发更高版本的软件是没有出头之日的。“互联网是个机会,如果软件能变成服务,网络推广的低成本将给金山带来更大的市场。” ? 金山正是利用日本市场向互联网公司转型,而且向互联网转型也是金山在日本发展的惟一道路。 ? 日本是个“推广成本非常高的市场”,用雷军的话说,简直是“花钱如流水”,他不可能拿着国内的盈利去和竞争对手血拼。只能放弃传统渠道建设,将盒装、下载并行的销售方式,转型成完全的网上直销。 ? 日本市场推广的成本之高,“比如购买Google关键词广告,中国只要0.3元,但日本却多几百倍,打个出租车动辄需要几千元人民币,花起钱来真是奇快无比。”雷军说,“如果按照正常情况,我们在日本数千万元的公司注册资本很快就会花光。” ? 另外,在日本的“互联网化”能够充分发挥国内研发成本低的优势,由于国内外投入产出比和货币购买力的差异,研发性能相当的产品,国内的研发机构需要的经费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