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产品物美价廉,一直以来,沃尔玛视中国为“世界采购中心”,把采购总部搬到深圳后,每年在中国采购额超过100亿美元,据了解,沃尔玛仅在广东一年的采购额就达80亿美元,占其在中国采购商品总额的80%,并且这个采购量仍将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业内人士称,不管发展结果如何,并购好又多,都将成为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转折点,它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已经转变并充满好感,它将实现成为中国零售老大的夙愿,依靠牢固的美国市场,支撑其全球第一大零售商之位。沃尔玛首次在我国出手收购,它拉开了在华快速扩张战略的序幕。
沃尔玛将控制采购话语权?
业界分析认为,一方面,沃尔玛靠雄厚的资本和品牌效应,一旦快速扩张战略成为事实,并形成全国性强势蔓延,将有可能控制中国零售业的“采购话语权”,同时,意味着中国供应商的“供应话语权”将被削弱。
另一方面,国内一线城市的网点资源越来越稀缺,与自己选址、开店相比,并购方式能使跨国零售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得优质的网点资源。未来五年,中国零售业的并购将进入活跃期。目前中国零售业的组织化程度还较低,仅为20%左右,与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相比偏低,如美国已达到85%。为了降低竞争压力、解决店面布局问题,并在新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国内和海外零售商将参与并购交易。
作为供应链条上的中国酒类经销商,在中国本土运做作商超渠道大都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但也饱受了更多的无奈和潜规则困绕。当国际零售大鳄的并购风潮来到面前时,面对不同的背景、模式、规则等,渠道运作又产生什么影响和变化呢?
中国特色的渠道潜规则面临退色
目前,中国的经销商面临两个敌人,一个是本国的现代商业的快速扩张,一个是跨国零售商业的大举进入。随着资本的竞争和行业规范,经销商传统的经营思路和经营模式根本无法对抗集团化、集中化作业的进攻。
在中国酒类行业,厂家掌控的渠道资源主要是经销商,计划经济时代主要是个省、市级糖茶站;经销商掌控的渠道资源主要有“三大渠道”:餐饮渠道、商超渠道、流通(批发)渠道,在酒类经销商领域中有“得渠道者得天下”的说法。
由于渠道是一种有限资源,可供选择的数量不多,尤其是“绩优股”渠道更是不可多得,在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下,日用快速消费品的渠道之争就是资源之争、线路之争、平台之争,甚于消费者之争。许多产品不去研究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价值观,而去研究渠道潜规则,满足渠道掌控人的价值观,可见渠道的本质已走向变异。
中国酒类市场为争夺渠道资源,不仅厂家与厂家之间展开竞争伐谋,经销商之间更是你死我活,甚至大打出手,有的厂商之间为争夺渠道也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厂家往往采用直销或自建渠道等手段,不惜架空经销商,等等。近二十年来,中国酒类行业一直在上演这样一幕幕“悲欢离合”的渠道资源大战。
一定意义上说,中间运营渠道(或叫中介机构、经销商)、餐饮渠道、商超渠道、流通渠道等,都属公共渠道资源,他们因掌控多种品类的资源支配权,等于掌控了大量的社会性的生产资料,所以,必须有制度和规则来约束,才能保证社会、经济正常运行,没有国家法规制定游戏规则,渠道必会变成狂魔乱舞。
目前,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