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农机农具
坐等家中就卖粮
时间:2013-11-27 00:19:56来源:作者:樊稠

丰收在龙江记者下基层系列报道之十二
坐等家中就卖粮

集贤县经纪人活跃促进粮食购销两旺李学军 马晶 本报记者 杨文龙

  今年可把我忙坏了,要不是你们来采访,我早就下乡收玉米去了。 集贤县长发村李秀国一见到记者立马打开了话匣子。从他脸上露出的兴奋劲儿,可以肯定他今年又赚了不少。

  我们这儿有15家大型粮食加工企业,60多家中小粮食加工企业,上百个烘干塔,这几年除了自己种点地,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贩运粮食上,效益相当不错。

  这不,去年花了10多万元,新买了这辆比亚迪F6,就是为了下乡收粮方便。

  站在我们面前这位瘦高的年轻人,眼中闪烁着新一代粮食经纪人的精明。

  在产粮大县集贤县,记者看到成百上千像李秀国这样的粮食经纪人,活跃在粮食购销市场上,成为农户和企业间找到了最好的利益链接。

  在全国最大的农副产品加工园区,运送粮食的车辆排着长队,金黄的浪花在传送带上不停翻滚;加工车间里,普通的玉米、大豆经过高科技流水线的加工,摇身一变成了玉米煨饭、白豆片、大豆浓缩蛋白等精深加工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鳞次栉比的粮仓一望无垠,在平坦宽阔的园区公路两边排列整齐,矗立在北国粮仓的沃野上。

  福利镇农民付东说:下大雪之前,我请了假把家里的粮食都卖给企业了,卖了3万多。

  你在厂子里打工吗?记者问。

  不是,在村里的收粮点负责看烘干塔,每个月能挣个2000来块。

  在村里卖了,不是更方便吗?

  厂子里收比村里每斤高3分钱呢,车是我兄弟的,加个油就行,我多收入1000来块呢。

时下,秋收工作已经结束,卖粮难成为困扰各地农民的最大难题。然而,这里却是火热的购销两旺场面。

  近年来,集贤县立足粮食主产区的区位优势,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和载体,引进新建、培优培强了一批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项目。据了解,集贤县共引进、新上规模以上项目29个,总投资41亿元,拉动农户2.82万户,增加就业岗位4000多个,年创财政收入1000多万元。以大豆、水稻、玉米等种植为核心,以养殖生猪、肉鸡、肉牛为重点,农业基地建设水平大大提高。

  在集贤,记者还真看到了有粮不卖的主。

  种粮大户张树君今年种了600多亩玉米,收获的玉米棒堆满了2000多平方米的大院。

  村里像俺这样安心在家&lsquo猫冬的农户有47户,年初俺们与县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的企业签订了种植优质玉米收购合同,虽然市场粮价有回落,但对俺们没什么影响,再过不久企业就会到家里来收粮了。

  如今,集贤县农副产品加工园区能有效做好农户和市场有效链接。以粮食为依托培育的龙头企业,在这里遍地开花。农民腰包鼓了,粮食加工企业吃干榨净农民手中粮食的同时,现在正张罗到附近的县市收购粮食。

  近日,又传来好消息,集贤县农副产品加工园区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