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猪只生产事业中,泌乳母猪的营养需求往往受到商业及研究人员的重视。但在最近,除了发现缬胺酸对母猪泌乳量有显着性的影响以外,有关於母猪泌乳期营养建议量在这十年来都没有什麽大改变。且当今的营养建议观念里,对於泌乳期营养可能对於继後繁殖性能的影响性也没有做详细的评估。因此目前,我们应基於泌乳母猪的泌乳量、饲粮有效成本,以及只着重提高母猪泌乳量而忽略对继後繁殖性能的影响等项,筹划出最合经济效应的母猪泌乳期之饲养策略。
本篇报告乃是摘录BUNGE肉品工业(MBI)所做的数篇实验之研究结果。主要内容是在探讨泌乳量的影响,其中采以仔猪生长率及继後的繁殖性能为评估之依据。在前两篇的实验,主要焦点在泌乳女猪的营养需求,因为女猪於组织生长的需求性较高,但其泌乳期之饲粮营养浓度却又往往与母猪类似,且第二次窝仔猪同样也与猪只生产的效率及利润性有关,所以讨论重点就放在泌乳女猪的营养需求。
〔饲粮之离胺酸浓度〕
本项实验中泌乳女猪的饲粮除了商业饲料外(0.84%离胺酸),另采以四种不同离胺酸浓度(0.62,1.06,1.31,1.51%)喂与,所实验之结果列於表一。其中所提供之泌乳期饲粮的平衡胺基酸量类似,且采任食式喂与。结果显示:饲粮之离胺酸浓度并不会影响女猪之饲料摄食量,但与其他组比较时,最低离胺酸浓度组(0.62%)有最少的背脂损耗量。而最低离胺酸浓度组所育养的仔猪生长速率远较其他组者为低,且以喂饲1.3%离胺酸组可获得最佳的仔猪生长率。有关於缬胺酸的影响性之结果则列於表二。
表一、女猪起初饲粮及继後泌乳期饲粮之离胺酸浓度
对於女猪泌乳期成绩及之後繁殖性能的影响
<--mstheme-->离胺酸浓度,%<--mstheme-->0.62<--mstheme-->0.84+<--mstheme-->1.06<--mstheme-->1.31<--mstheme-->1.51<--mstheme-->泌乳期女猪失重,kg
P2点损耗,mm
饲料摄取量,kg/日
泌乳期长度,日
断乳仔猪数
仔猪生长率,g/日<--mstheme-->
26.6
2.5
4.53
23.0
9.04
185c<--mstheme-->
26.2
3.6
4.45
23.0
9.42
212b<--mstheme-->
25.9
4.5
4.17
23.0
9.46
206b<--mstheme-->
23.7
4.2
4.61
23.8
9.43
232a<--mstheme-->
22.0
4.0
4.53
23.4
9.82
210b<--mstheme-->
之後繁殖性能发情间距,日
总出生仔猪数
平均出生活仔猪窝数<--mstheme-->
8.6
10.3
9.74<--mstheme-->
8.3
9.83
9.48<--mstheme-->
8.6
10.4
9.79<--mstheme-->
8.8
11.6
10.92<--mstheme-->
8.1
11.1
10.64<--mstheme-->
+商业饲料
a,b,c处理间有显着性差异
表二、女猪泌乳期及第一胎母猪饲粮中离胺酸浓度及缬胺酸:
离胺酸比与仔猪23日龄断乳时,仔猪的平均体重及仔猪窝总重的相互相关
<--mstheme--> <--mstheme-->缬胺酸:离胺酸比率<--mstheme-->23日龄断乳仔猪<--mstheme-->仔猪体重,kg<--mstheme-->仔猪窝总重,kg<--mstheme-->离胺酸浓度,%0.8
1.2
差异度
离胺酸
缬胺酸
离胺酸×缬胺酸<--mstheme-->
0.8
1.0
1.2
0.8
1.0
1.2
<--mstheme-->
6.27
6.27
6.68
6.80
6.78
7.20
0.001
0.01
0.98<--mstheme-->
66.3
65.2
69.4
71.4
70.5
75.1
0.001
0.04
0.98<--mstheme-->
由实验的数据可知,在与商业性饲料比较时(离胺酸浓度为0.84%),较高的离胺酸的浓度并不会促使泌乳女猪有较高的泌乳量。
表一 "之後繁殖性能" 项得知,当离胺酸的浓度达1.3%时,母猪之出生窝仔猪数有增加的趋势(11.6)。且饲与较高离胺酸的两组之母猪的平均窝仔猪数显然地远较饲与较低离胺酸的两组之平均窝仔猪数为低。从以上的结果认为:泌乳饲粮可能为影响泌乳女猪泌乳量的主要因素,且为之後母猪低窝数的繁殖性能及生产效率有关。
另外,由表二的资料证实,缬胺酸对泌乳女猪之泌乳量也具有正面性的作用。然而,缬胺酸对於继後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性;以及缬胺酸对泌乳量的正面效应是否能够让女猪可在21天的时候即断乳,或者反而更延长了泌乳期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再做更进一步的实验才能明白的。
〔饲粮之热能浓度〕
本项内容为泌乳女猪饲粮的可消化热能浓度范围为2.98~3.70 Mcal DE/kg,且其实验结果列於表三。在为期25天的泌乳期饲粮之离胺酸:可消化热能比例是采用先前的实验(3.88g/Mcal DE)而定,且以任食方式喂养。
表三、女猪饲粮及继後泌乳期饲粮之热能浓度
对於女猪泌乳期成绩及之後繁殖性能的影响
<--mstheme-->可消化热能,Mcal/kg<--mstheme-->2.96<--mstheme-->3.15<--mstheme-->3.34<--mstheme-->3.53<--mstheme-->3.61<--mstheme-->泌乳期饲料摄取量,kg/日
可消化能摄取量,MJ/日
失重,kg
P2点损耗,mm
泌乳期长度,日
断乳仔猪数
断乳仔猪重,kg
断乳窝仔猪重,kg
仔猪生长率,g/日<--mstheme-->
4.4
13.0
20.3b
7.8a
26.4
9.3
7.0
65.1
219<--mstheme-->
4.3
13.5
17.8ab
6.7a
26.3
9.2
7.1
65.8
227<--mstheme-->
4.3
14.4
13.4a
5.3a
26.4
9.4
7.0
65.4
214<--mstheme-->
4.4
15.5
13.6a
5.1a
26.3
9.2
7.0
64.3
220<--mstheme-->
4.5
16.6
16.0ab
4.3a
26.3
9.4
7.2
67.4
228<--mstheme-->
之後繁殖性能发情间距,日
总出生仔猪数
出生活仔猪数
死产仔猪数<--mstheme-->
9.9df
10.4
9.4
1.0e<--mstheme-->
12.3f
10.2
9.8
0.4d<--mstheme-->
6.9d
9.9
9.6
0.3d<--mstheme-->
10.9ef
10.9
10.5
0.4d<--mstheme-->
8.8de
10.7
10.3
0.4d<--mstheme-->
a,b,c,d,e,f 不同上标字表示具有差异性(p<0.05)
资料结果显示:女猪於泌乳期之平均饲料摄取量为4.38kg,且不受饲粮之热能所影响。相反地,在泌乳阶段之女猪的体重及P2点的脂肪失重则随着可消化热能的提高而减低,一直到可消化热能在3.34 Mcal/kg为止。其中,仔猪之平均生长率为222g/日,且并不受女猪泌乳期之饲粮热能浓度所影响。可是,发情间距,总出生仔猪数或是出生活仔猪数则明显地受泌乳阶段的饲粮内容所影响。而且,女猪於泌乳时期喂与最低的可消化热能饲粮的死产猪较其他处理组为多。(P<0.05)
合并饲料中的离胺酸浓度的结果可知,泌乳女猪的饲料摄食量对饲粮之营养值浓度较不敏感。但是令人疑或的是,本项结果之饲料摄食量与热能含量也无明显的效应; 就一般理论来说,猪只对於饲粮热能浓度是很敏感的,且猪只本身能因着所需的能量来调整自体的饲料摄取量。关於这一点,研究人员认为饲料的摄取量受限於物理性的作用,尤其是摄入食物的容量(体积)所影响之外,也受到饲料能量含量所影响;事实上,泌乳女猪的能量需求量远较本实验中采用的最大可消化热能还要高(16.66Mcal DE/日)。且资料亦指出,饲粮之蛋白质(胺基酸)对於猪只之泌乳量及继後的繁殖性能表现较能量的影响度为强。
在第一项实验中,女猪喂与55.9g/日的离胺酸时,泌乳量及继後的繁殖性能成绩可达到最高。因此认为,以目前泌乳女猪的饲粮营养建议用量,大致都忽略了可能会对继後繁殖成绩的影响;且差不多可预见,在这样的饲养策略下,第二胎次母猪之窝仔猪数必定是很不理想。
〔女猪及母猪之饲料摄食量〕
在许多有关泌乳母猪的实验中,大部份的重点皆在强调饲料的摄食量,其目的主要是在如何使母猪之摄食量能够达到最高量。然而,其中可供参考之有关於泌乳期高摄食量母猪的泌乳量或继後受孕率之报告则寥寥无几。事实上,在BMI最後的48个月的实验结果显示,以第二胎次以及较老的母猪而言,泌乳期间每日5.0~7.0kg的饲料摄取量对於泌乳量或继後的受孕率、生育力等都没有影响。
在一项的实验中,采用150头泌乳女猪及150头第2~4胎次的母猪以进行泌乳女猪及较老母猪的泌乳饲粮中甜菜硷的添加对於母猪营养需求量及泌乳量、繁殖性能的影响。所有的猪只皆喂与一般的饲料(离胺酸0.85%,3.3Mcal DE/kg),於24天的泌乳阶段的每吨饲料中分别添加0.0,1.0,2.0或4.0kg的甜菜硷,且以任食方式喂与。并记录其继後的分娩率及窝仔猪数。实验之结果列於表四及表五。
表四、女猪(1)及较老母猪(2)於24天的泌乳期饲粮中甜菜硷浓度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mstheme-->胎次<--mstheme-->甜菜硷kg/吨<--mstheme-->
饲料摄取量kg/日<--mstheme-->
仔猪生长g/日<--mstheme-->
断乳窝仔猪重kg<--mstheme-->
仔猪死亡率%<--mstheme-->
1
<--mstheme-->
01.0
2.0
4.0<--mstheme-->
4.164.04
4.13
3.91<--mstheme-->
200210
196
190<--mstheme-->
58.058.7
58.1
54.7<--mstheme-->
4.079.04
4.85
3.96<--mstheme-->
2
<--mstheme-->
01.0
2.0
4.0<--mstheme-->
4.564.64
4.59
4.25<--mstheme-->
200220
230
200<--mstheme-->
71.571.4
72.2
61.9<--mstheme-->
5.849.29
7.45
12.41<--mstheme-->
差异度胎次
甜菜硷
胎次×甜菜硷<--mstheme-->
<--mstheme-->0.001
0.280
0.835<--mstheme-->
0.001
0.053
0.696<--mstheme-->
0.001
0.019
0.534<--mstheme-->
0.073
0.353
0.409<--mstheme-->
表五、女猪(1)及较老母猪(2)於24天的泌乳期饲粮中
添加的甜菜硷对继後繁殖性能的影响
<--mstheme-->胎次<--mstheme-->甜菜硷kg/吨<--mstheme-->
分娩率%<--mstheme-->
出生总仔猪数<--mstheme-->出生活仔猪数<--mstheme-->死产率%<--mstheme-->
1
<--mstheme-->
01.0
2.0
4.0<--mstheme-->
89.094.0
91.1
83.0<--mstheme-->
10.159.70
11.08
9.85<--mstheme-->
9.929.10
10.83
9.00<--mstheme-->
1.986.40
2.43
6.19<--mstheme-->
2
<--mstheme-->
01.0
2.0
4.0<--mstheme-->
89.189.0
95.0
94.0<--mstheme-->
11.9312.27
12.71
11.00<--mstheme-->
10.2910.87
11.64
9.93<--mstheme-->
12.6110.88
8.30
8.96<--mstheme-->
差异度胎次
甜菜硷
胎次×甜菜硷<--mstheme-->
<--mstheme-->0.735
0.821
0.682<--mstheme-->
0.001
0.652
0.001<--mstheme-->
0.026
0.027
0.699<--mstheme-->
0.001
0.652
0.427<--mstheme-->
结果显示,虽然较老母猪在泌乳期的摄食量较女猪为高,但其平均摄食量较BMI实验之正常饲粮的老母猪之每日摄食量低约1.3~1.6kg。相反地,女猪的饲料摄食量则与表一、表二及表三中正常饲粮的女猪摄食量数据类似。且结果亦指出,若不考量女猪及较老母猪之间饲料摄食量之小小的差异的话,较老母猪所育成之仔猪生长性能较女猪所育成之仔猪者为快;且老母猪於断乳时之总窝仔猪重也高出20.6%。如此的差异极有可能与实验中所使用的饲粮有关,因为实验中所设计的营养是针对较老母猪所设计的;因此对於女猪而言,所提供的饲料的蛋白质(胺基酸)浓度不足,所以女猪的泌乳量无法发挥到最高量(请参考表一及表二)。
有趣的是,当母猪饲粮添加4.0kg/吨的甜菜硷时,会减少母猪之饲料摄食量,且断乳仔猪的生长率及总窝仔猪重明显地降低。甜菜硷的添加对於女猪及母猪饲料摄食的降低量分别为4.9及8.2%;且其对断乳仔猪窝重的降低量分为6.3及13.6%(4kg及9.7kg)。因此可堆断,母猪(尤其是较老母猪)的泌乳量与饲料摄食量有极大的相关性。与其他三组比较时,泌乳期喂与含4.0kg甜菜硷之母猪有较低的继後窝仔猪数(11.00)。
母猪泌乳期饲料摄食量的降低,可能造成体蛋白及/或能量贮存低於标准的需求量,因而就影响到母猪的泌乳量及繁殖成绩。从表二推算得知,第二胎次及较老母猪之最低饲养标准为:每日4.5kg之饲料摄食量,或15.1Mcal DE/日及36/日的离胺酸。
我们无法解释为什麽女猪及母猪於泌乳期饲与含2.0kg/吨甜菜硷後,其继後窝仔猪数(出生活仔猪数)可获得明显的改善?有可能是甜菜硷或排卵率或胚胎存活率的一种联合作用,或是泌乳期间甜菜对一种或数种的营养物有直接代偿性影响,致使母猪於断乳後能够完全发挥出其潜在的繁殖性能。甜菜硷於生长猪只的作用,除了可提供仔猪最起码的必须胺基酸以外,且为甲基之供体。
〔总论〕
综合以上之实验结果可知,母猪泌乳阶段的营养无可置疑的会影响继後的繁殖成绩,且女猪对於营养摄取的敏感度远较母猪为强。女猪及母猪在发挥最高泌乳量及继後繁殖性能表现的最低营养需求分别:於23~28天泌乳期间较老母猪为15.0Mcal DE及36g/日离胺酸,泌乳女猪为16.0Mcal DE及55g/日离胺酸。致於泌乳期饲粮之缬胺酸的需求对於繁殖性能的影响上,从肯德萨斯州立大学及BMI所做的实验认为欲使女猪有最高的泌乳量时,饲粮中缬胺酸:离胺酸比例至少应介於1.0~1.2之间。
由於泌乳女猪饲料摄食量完全不受蛋白质(离胺酸)含量所影响,因此在设计配方时,只要注意欲获得最高泌乳量及繁殖成绩时之胺基酸的摄取需求即可。同理,较老母猪於摄食紧迫的环境下(例如夏季)的配方设计要点也是一样。此外,仔猪断乳体重及窝仔猪数关键到养猪业者之生产量及利润性,因此要先考量胎次,再考虑季节(例如温度)及其他影响因素(例如降低饲料摄取量等),来调整泌乳女猪饲粮之营养含量。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