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养殖
四措并举 确保春季养猪安全
时间:2012-08-02 15:22:46来源:龙沼镇农科站作者:薛玉华
    春季天气渐渐转暖,正是养猪的好季节。气温的回升,各种病菌也开始活跃。而猪经过越冬,身体的抗病能力减弱。如果在饲养过程中消毒不彻底,管理失当,极易引发猪病,降低养殖效益。
    一、修复猪舍,搞好卫生
    保持猪舍温暖、干燥、通风,搞好猪舍卫生,经常对猪圈消毒,消除病菌的生存环境,是搞好春季养猪的重要环节。猪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尤其是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善,体表沉积脂肪少,抗寒能力差。而早春的天气变化无常,昼夜温差较大。所以保持猪舍温暖、环境干燥洁净、空气流畅,创造一个有利于猪只生长发育的小环境尤为重要。特别在北方地区,经产母猪一定要实行暖房产仔,这是保证仔猪全活全壮的基础。同时,在春季来临之前,要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菌生长繁殖。具体做法是先对圈舍进行彻底清洗,再用20~30%的石灰乳或20%的草木灰或2~3%的火碱溶液对圈舍地面、墙壁及周围环境喷洒和涂刷,用具洗净后用3~5%的来苏儿水消毒,然后用水冲洗。
    二、加强防疫,注重营养
    春季要严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猪只的免疫注射。一旦发现疫病,要严格封锁、消毒,强化预防注射,按要求处理好死猪尸体。如果周围地域发生了疫情,除搞好猪舍消毒外,还应严格禁止外来人员、车辆进入猪场,自己的车辆、人员从外疫区回来后要彻底消毒。同时,营养水平的高低对猪的健康也有重大影响。高水平的营养供给,可以满足猪的营养需要,保证猪有一个较好的体况,能有效提高猪抵御疾病的能力。因此,在生产中应按猪不同的生长阶段,科学地投饲不同营养标准的全价日粮,并根据猪体重、采食情况的变化等适时调整日粮配方。:
    春季青绿饲料缺乏,要尽量在日粮中添加一些胡萝卜等多汁饲料和啤酒糟、饼类饲料,以增进猪的食欲,同时要补充一些维生素。
    三、精细管理,科学喂养
    育肥猪和种猪的饲养管理按常规进行即可,但仔猪的饲养管理必须慎之又慎。因为仔猪缺乏先天免疫力,体温调节机能和消化功能不健全,在气候善变的春季,饲养管理稍有差错,极易引起仔猪患病,甚至大批死亡。因此,要改善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保持乳房的清洁卫生,做好开食、补饲、旺食的三个环节,使仔猪平安度过初生关、补料关和断奶关,应特别护理好断奶仔猪。预防仔猪痢疾应在母猪怀孕后期注射疫苗,同时注意母猪产后环境的卫生清洁和仔猪体质的改善。对各饲养阶段的猪只要注意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并适量添加复合添加剂。供给清洁的饮水、充足的光照和适当的运动,以促进猪的健康生长,使猪能够平安度过春季疾病多发的季节。
    四、严控疾病,安全饲养
    1、猪场管理
    ⑴将病猪及时隔离、治疗,并将没有治疗价值的猪及时淘汰或无害化处理。
    ⑵淘汰部分老、弱、病、残及生产性能低的母猪,及时补充后备母猪,保证合理的生产群规模,为切实实行全进全出提供条件。从分娩舍、保育舍到育肥舍都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
    ⑶减少猪群应激。尽量减少转栏与混群;避免在断奶、转群前后3天注射疫苗,减少猪因注射疫苗产生应激。
    ⑷做好初生仔猪的接产工作,确保初生仔猪吃足初乳,从而获得母源抗体。
    ⑸仔猪、保育猪、育肥猪的料槽不能断料,减少猪因抢食而打架。
    ⑹不从疫区引进猪,刚引进的猪经过隔离观察确认无病方可放入原猪群。
    2、环境控制
    ⑴春季气候多变,注意通风和保暖,有条件的猪场要让猪进行日光浴。
    ⑵猪场内不得混养其他畜禽,饲养人员不能互串猪场。
    ⑶猪场谢绝参观,如有特殊情况必须洗澡、更衣、穿场内专用衣服方可进入生活区和生产区。严禁外来车辆进入场区,必要时经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入。场内及员工所需生产及生活用品经消毒后方可使用。
    ⑷每天至少2次清扫猪舍环境卫生,保证猪舍清洁、干燥,不能留有卫生死角。猪舍外环境至少每周清理1次,保证眼不见脏物、杂物,必须保持清洁、干净。
    ⑸灭鼠、灭蚊蝇,消灭疾病传播媒介:3月中旬开始在猪饲料中添加蝇蛆净,连续添加45天。定时清除外环境杂草、填堵阴沟,消灭蚊蝇滋生地。
    3、安全消毒
    ⑴带猪消毒:每周2~3次,在下午上班后开始,这时气温较高,猪舍内很快干燥,同时在消毒后2~3分钟加强通风,降低猪舍湿度和减小消毒液的气味。消毒应采用喷雾的方式,喷洒必须全面到位,绝不能留有死角。同时消毒液的浓度必须准确,喷洒均匀。
    ⑵环境消毒:一般每周1~2次,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方法同带猪消毒。
    ⑶消毒药选择:可选择火碱、季胺盐类、碘制剂、醛制剂、氯制剂等。产子舍和保育舍消毒尽量选用对皮肤刺激小的药物。为了避免产生抗药性,应轮换用药,1周1次。
    ⑷工作服消毒:一般采用熏蒸法,每周2次。用21克高锰酸钾、42毫升甲醛在温度21℃以上、湿度70%以上条件下密闭熏蒸24小时。
    ⑸针头、注射器及其他器械蒸煮消毒:针头、注射器及其他器械用完后立即蒸煮消毒,断尾钳、剪牙钳随用随消毒,粪铲、扫把、粪车用完后冲洗消毒。
    ⑹猪舍消毒:猪舍清空后,采用:清(清理粪便杂物)→消(用3%的火碱溶液消毒)→冲(冲洗)→干(干燥)→消(消毒)→熏(熏蒸)→烧(火焰消毒)→空(空置5~7天)的程序进行消毒。
    4、药物保健
    ⑴母猪的保健。母猪产前、产后1周用利高霉素和黄芪多糖拌料饲喂,以预防产后感染、消化道和呼吸系统感染;母猪产后24小时内可用强效阿莫仙3~4支肌肉注射,以预防产后感染的发生;给仔猪断奶后在母猪饲料中拌阿莫西林,喂服4~5天,可防治乳房炎、子宫炎,提高受精率;母猪配种前24小时内每头肌注头孢噻呋钠0.5克,以提高受精率。
    ⑵仔猪的保健。1日龄注射长效土霉素0.5毫升或头孢噻呋钠5毫克,可有效防治仔猪黄、白痢;3日龄注射远征牲血宝1毫升,补铁;7日龄注射长效土霉素1毫升或头孢噻呋钠10毫克;10日龄注射远征牲血宝1毫升,补铁;14日龄注射长效土霉素1.5毫升或多福先头孢噻呋钠20毫克;30日龄用利高霉素和黄芪多糖拌料,饲喂2周;40日龄用伊维菌素加阿苯达唑驱除体表、体内寄生虫;56日龄用复方阿奇霉素拌料,饲喂1周,可有效预防猪水肿病和呼吸道综合征;第十二周龄(转育肥期),用泰乐菌素拌料饲喂1周,防治呼吸道综合征。
    ⑶育肥猪的保健。每月饲喂1周阿莫西林,可有效防治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增强肌体抵抗力,提高日增重;在每年春、秋喘气病易发季节,可用泰乐菌素、黄芪多糖拌料饲喂;在冬季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多发时,用克利奇拌料饲喂,能有效治疗和预防这两种病。
    5、疾病防治
    春季是猪病的高发期,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及时防治,消灭传染源,严防传染病扩散蔓延。
    ⑴猪瘟:贯彻合理的免疫程序,在常发地区,仔猪可进行超前免疫,双月龄再进行二次免疫。安全区可以进行双月龄一次性免疫。如果有的猪场三周龄首免,双月龄应再免疫一次。种母猪春、秋季各免疫一次;后备母猪配种前20天免疫一次;种公猪在做好仔猪阶段免疫后,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
    ⑵仔猪副伤寒:多发于1月龄以上20公斤左右的仔猪,冬春多发,与饲养管理粗放有密切的关系。仔猪断奶后要接种副伤寒疫苗,对仔猪要防寒、防潮湿、分批饲养,少吃多餐,喂匀喂饱,不要突然改换饲料,注意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
    ⑶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俗称冬、春痢,均为病毒感染,呈一过型流行,早春常有发生。以灰色水泥状下痢、呕吐、脱水为主,大猪很少死亡,10日龄以下仔猪死亡率达50~100%,尚无理想疫苗。本病发生后注意补充水分,猪舍消毒。平时注意保温,饮水清洁,少食多餐。
    ⑷喘气病:是由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喘气、咳嗽,呼吸加快,无热症而食欲正常,小猪偶有死亡,病变局限于肺心叶、尖叶、中间叶及膈叶前上缘,呈“肉变”或“胰变”,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变化。预防疫苗尚处于试用阶段。发病场要隔离、净化、建立康复猪群;未发病猪场要注意自繁自养,加强饲养管理。药物预防可在饲料中加入支原净、土霉素或卡那霉素。
    ⑸仔猪大肠杆菌病: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以1~3日龄多见。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以2~3周龄多发。仔猪水肿病多发于断奶前后的肥壮仔猪。以上三种病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应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猪的饲养管理、清洁卫生和圈舍干燥。防寒保温,母猪产前15~30天注射大肠杆菌病预防苗,仔猪抓好七天补料和过好“三关”(初乳关、初料关、断乳关)。发病仔猪的治疗要实行消炎抗菌、止泻、强心、补液等综合疗法。
    ⑹感冒:春季常见病,多为外感风寒、发烧、有时拉稀。可用复方氨基比林稀释青霉素注射。平时注意防寒、防冷风、防潮湿,可内服麻黄、桂枝汤。
    ⑺仔猪低血糖症: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初生仔猪,原因是妊娠母猪后期营养不全或产后无乳,使仔猪能量不足,引发血糖下降。预防应注意母、仔猪喂养并防寒保暖。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