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候由冷变暖,气温逐渐回升,日照逐渐增长,是鸡产蛋的好季节。但此时由于温度的渐暖,易使管理上放松,也会给鸡群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此季节还要多注意以下几点管理事项:
一、管理
1、早春
初春时节,咋暖还寒,昼夜温差大,应根据情况逐渐地撤去防寒设施,要注意避免鸡群受寒。尤其是幼雏体温较成年鸡体温低3℃,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调节机能要在2周龄之后才逐渐趋于完善。所以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鸡的健康和正常发育是至关重要的。育雏阶段日温差应控制在3℃之内,育成及产蛋鸡的日温差应控制在6℃之内。避免因温度的不稳定给生产造成的损失。
初春伊始时,气温还寒,饲料中还应适当增加玉米等能量饲料的比例,以增强鸡体抗寒能力。在管理上,要注意鸡舍保温,尽量使产蛋鸡舍气温维持在10℃以上;同时也要兼顾通风换气。在每天午间气温高时打开门窗,以排出有害气体。另外要注意光照时间,产蛋鸡应每天早5点(5:30或6:00)开灯,晚9点(9:30或10:00)关灯,使光照时间稳定于16个小时。
2、中春
进入春季中期,此时气温有所上升,鸡的产蛋率也有所提高。此期疾病少,要抓住时机,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产蛋率。如果此时产的蛋做种蛋用,应注意饲料营养全面,适当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等维生素,同时应加强病源净化。
进入春季中期后,气温稳步提高,鸡的生理机能更加旺盛,产蛋率也迅速提高。为此要在保持高产蛋率上下功夫,饲料要全价,各项管理制度要保持相对稳定,防止产生应激而降低鸡群产蛋率。三月份产蛋率如果上不去,全年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饲养效益。
3、晚春
进入春季后期,此时是鸡群生产最适宜的时期,温湿度等环境最有利于产蛋。预产期和产蛋高峰前期的鸡需要大量营养物质来满足其产蛋和增重的需要,据测定鸡在这期间平均日增重仍在3-5克左右,而此阶段鸡的采食还不是最多,平均日采食量仅95-105克。所以在这段时间里要适当提高日粮的营养水平,否则难以满足鸡的营养需求。此季节日粮能量应达到2.65~2.80兆卡/公斤,粗蛋白16.5~18.0%。提高蛋白质水平,是因为母鸡产蛋期要消耗较多的蛋白质,且其消耗量与鸡的产蛋率有关,所以饲料中的蛋白原料要根据鸡产蛋率的提高而增加。方法是在日粮中适当添加优质的鱼粉、豆粕等,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少添杂粕。
此期也是微生物大量繁殖的季节,蚊蝇等昆虫也开始滋生繁殖,而多风多雨的气候特点又利于疾病的传播,搞好环境卫生和加强防疫应列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入春以后,应对鸡舍内外和整个鸡场内外彻底地清扫一次,以减少疾病的威胁。此外从鸡群中将病、弱、残等不产蛋鸡挑出淘汰,加强疾病预防工作,勤除粪、勤消毒。有条件的鸡场要搞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病的抗体监测,发现异常立即免疫,也可以进行预防性投药。
二、疾病防治
春季是鸡病的多发季节,为了确保春季蛋鸡饲养安全,下面将春季鸡最易发的三种呼吸道疾病的防制措施简介如下:
1、非典型新城疫
⑴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
从发病特点来讲,典型ND少见了,非典型ND则较常见;呈地方流行性发生的少了,而散发的多了;一场之内多栋鸡舍先后发生的少了,一栋或个别鸡群发生的多了,或多批鸡在一定日龄段发生的多了。非典型ND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产蛋鸡群可能只表现为产蛋率不高,死亡率低到不足以让人们怀疑是ND的程度,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免疫程序不合理。限于基层的条件,不能切实的做到鸡群的免疫监测,这也造成了免疫程序的经验化。
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免疫失败及其他免疫抑制病的影响造成鸡群对ND疫苗的免疫应答降低而诱发ND。
③疫苗的选择。目前疫苗的生产厂家很多,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灭活苗主要表现在灭活得彻底与否、加工工艺及佐剂等;而弱毒苗存在的问题是是否使用真正的SPF种蛋以及冻干工艺等。由于疫苗质量问题引起的免疫失败非常普遍。
④免疫方法。尤其是首免,点眼、滴鼻、喷雾优于饮水法,前三种方法都能保证整体免疫,也能保证呼吸道粘膜的局部免疫。
⑤野毒毒力的增强可能是另一个原因。
⑥早期感染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鸡苗质量较差、空棚时间太短、环境消毒不严都能引起早期感染。
⑺饲养管理方面。当鸡群在应激或有其它病因如球虫病存在的情况下,会造成鸡群抵抗力下降,此时不适合做免疫。
⑵非典型ND的诊断及防制
在剖检之前应该详细了解鸡群的数量、日龄、饲养方式、管理情况以及发病后的状况,如全群精神状态、采食量的变化、发病鸡的数量、传播速度和临床症状等,此外还应了解发病前的免疫情况,包括使用疫苗的种类、免疫方法、最后一次免疫时间以及与前次免疫的间隔时间、抗体监测情况和IBD的免疫情况等。对病死鸡做剖检时,观察的重点是肠道的变化,其中有诊断意义的变化部位是十二指肠粘膜,卵黄蒂后的淋巴集结、回盲口淋巴集结、盲肠扁桃体和泄殖腔粘膜。往往在一只鸡上看不到所有的变化、应该把多只鸡的变化综合起来比较,同时还应注意,发生ND时往往继发其它疾病,如大肠杆菌病等,常会造成误诊,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除加强综合兽医卫生防疫措施外,严格执行科学的免疫程序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科学的免疫程序应该是根据本场实际抗体监测情况,结合疫苗来制定。
一旦发生疫情后,紧急免疫在各地区效果表现不一。建议采用有疗效的中药制剂以及免疫增强药物效果较好。
2、禽流感
⑴禽流感的流行特点
四季均可发病,但春秋季节多发、夏季少发;潜伏期因感染病毒的数量、毒力的强弱、被感染禽的种类、环境条件及感染途径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饲养管理条件恶劣是重要的诱因;不同的种、群感染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同一亚型的病毒感染不同的种、群、批次时表现也不同;多有并发和继发病发生;死亡率差异很大。
⑵禽流感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鸡呈现不甚严重的呼吸道症状,部分出现呼吸困难,个别出现下痢。群体呈现体温升高,饮食欲下降,生长发育受阻,产蛋率大幅度下降。高致病性禽流感往往突然暴发,常不表现任何症状而大批死亡。短时间内可见食欲废绝、体温骤升、精神高度沉郁、头颈部肿大、呼吸困难。低致病性禽流感可见气管环充血、气管内有渗出,少部分可见心脏脂肪上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个别可见卡他性肠炎,成年母鸡的卵子萎缩,输卵管充血及大量炎性渗出相当普遍。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全身各组织、器官出血、肿大为特征。
3、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肾型传支主要发生于育雏阶段,以15~40日龄发病最多,大型鸡场进雏批次多,在一定时期内发病日龄相当稳定。本病可以在同群鸡中迅速传播,潜伏期很短,一般在十几至几十小时内。本病多发于深秋和早春,发病鸡群开始表现为一过性的呼吸道症状,出现轻微的呼吸困难和咳嗽,此时往往不被引起重视,随之而来的是鸡群渴欲增强,饮水量比正常增加两倍以上,采食减少,精神沉郁,排大量水样稀便,排便量比正常增加2~3倍;接着出现大量死亡,严重的鸡群可发生40%甚至更多的死亡。死亡病鸡肾脏的变化非常明显,表现为极度肿胀,颜色变淡,表面呈斑驳状,输尿管因尿酸盐沉积而扩张,某些病例还可以见到由尿酸盐沉积而形成的痛风石。
目前,我国针对鸡IB的预防主要使用H120和H52两种疫苗,但这两种疫苗对鸡肾型IB几乎没有保护力。要想有效地控制鸡肾型IB必须在H120和H52做好基础免疫的前提下,使用含有肾型IB血清型(W93)的疫苗。
此外,由鸡毒支原体(MG)引起的鸡慢性呼吸道病(CRD)以及多因素引起的鸡传染性鼻炎在春季也相当严重,尤其此类病原菌同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更给临床治疗带来了难度。但只要发现早、诊断准确,采用敏感的药物,这类呼吸道感染较容易控制。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