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养殖
三水白鸭育雏科学管理
时间:2012-08-06 15:29:30来源:龙沼镇新风种养协会作者:洪雪
    三水白鸭是广东省佛山市联科畜禽良种繁育场与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合作培育而成的国家级水禽新品种,是我国率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的水禽品种,并于2004年获国家农业部门颁发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三水白鸭以其父母代种鸭繁殖性能优越、商品代肉鸭早期生长速度快而且瘦肉率高等优点,深受全国各地养殖户的欢迎。 
    三水白鸭雏鸭绒毛呈淡黄色,成年鸭全身羽毛白色;喙大部分为橙黄色,小部分为肉色;胫和蹼为桔红色;体形硕大,体驱前宽后窄呈倒三角形,背部宽平,胸部丰满;公鸭头大颈粗,脚粗长,母鸭颈细长,脚细短;体驱倾斜度小,几乎与地面平行。种鸭初产日龄为180天,高峰期蛋重91.4克,产蛋高峰期日龄为210天,高峰期产蛋率达94%,产蛋期300日产蛋达242枚,种蛋合格率93.9%;商品肉鸭42日龄活重为3.21公斤,肉料比1:2.59,全净膛率75.1%,半净膛率83.5%,腿肌率15.3%,胸肌率9.2%,腹脂率2.1%。
    三水白鸭雏鸭出壳后,非常娇气,需要人工选择或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细心地饲养管理使其充分地适应外界条件,健康地生长发育,保持良好的体质和较高的成活率,为将来的后备鸭和种鸭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做好育雏期的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育雏温度
    刚出壳的雏鸭,其体温调节能力差,必须做好保温工作。1~3日龄的育雏温度30~32℃,以后每隔2天温度下降1℃,当舍温降至与外界温度相近时停止加温。
    二、光照管理
    雏鸭的食量少,消化能力强,生长快,昼夜不断地采食,故育雏舍应有充足的光照,晚上也要有电灯照明,让其24小时采食。
    三、注意通风换气
    育雏舍内的通风要良好,以防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诱发疾病和引起中毒。
    四、开口——早饮水,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
    1、雏鸭出壳12~24小时后,及时给予饮水和喂料,饮水器要充足及分布均匀,必要时人工调教饮水。雏鸭饮水后1~2小时,用全价优质小鸭料(1~3日龄可用小鸡料代替)用水软化后,均匀撒在料盘或塑料布上,诱其采食,全部能正常觅食后,改用料槽供料自由采食。
    2、种鸭到场后,要让雏鸭及早饮水,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及抗生素等药物,连用3~5天,有助于增强雏鸭抵抗力。饮水15~30分钟即可开食,开食时采用小鸭料,小鸭料粒度应以适合雏鸭采食为宜。开食后任何时间都不可断水。   
    五、赶堆分群
    由于雏鸭合群性强,即使育雏温度适宜,雏鸭休息时常常打堆而眠。若育雏温度偏低,打堆就更为严重,容易压死、伤雏鸭。因此必须经常观察雏鸭的情况,发现有打堆现象,立即要将其赶开,并适当分群及提高育雏室的温度,以减少雏鸭的死亡,提高成活率。   
    六、保持合理的密度
    鸭群的活动空间尽量放松,育雏期每只鸭所需面积比身体面积大3~5倍为宜,地面平养适宜的密度为:1周龄20~25只/平方米,2周龄10~15只/平方米,3周龄6~10只/平方米,3周龄4~8只/平方米。如果场地较宽,可再降低密度。密度过大,鸭群拥挤,不利于饮水和采食,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也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并易引起鸭群躁动,出现啄毛,休息不好,生长缓慢,群体不整齐,鸭体污秽,死亡率增加。鸭群的密度随日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可视季节变化(冬季密度可大些,夏季密度应小些)及雏鸭生长情况和环境卫生状况调整。   
    七、饲养标准
    在实际饲养中,应在标准基础上增加10~15%的喂料量,否则很难达到体重标准。一般采取0~28天自由采食的方式,到5周龄后控制采食量。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