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种植
小麦吸浆虫成灾原因及防治对策
时间:2009-12-28 10:38:50来源:中国乡村网作者:刘烨

小麦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0.8万hm2。作为小麦上一种毁灭性害虫——小麦吸浆虫,自1990年在我县王庄镇小屯村发现以来,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近几年,小麦吸浆虫新的发生区不断出现,发生面积不断扩大,虫口密度急剧增加,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形成"老虫成新虫,小虫成大灾"的现象,已成为影响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的主要因素之一。1、小麦吸浆虫发生为害情况我县的小麦吸浆虫属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双翅目,瘿蚊科。1991年普查,小麦吸浆虫发生的乡镇14个,行政村258个,有虫样方平均4.1头,发生面积3.5万hm2;1999年普查,小麦吸浆虫发生的乡镇16个,行政村325个,有虫样方平均9.4头,发生面积4.2万hm2,平均每年扩展8.4个行政村,846.7hm2。2005年其虫口密度明显增大,为害程度明显加重。2005年5月20日白道口镇李营村测报点对重发生麦田剥穗调查,有虫穗率100%,平均百穗虫量2750头,籽粒被害率达57.5%;挖土调查,一般一样方(10cm×10cm×20cm)100—350头,最高一样方虫量达1050头,小麦亩产量在50—150kg。2、小麦吸浆虫成灾原因2.1统防统治困难,是造成小麦吸浆虫扩展蔓延的主要原因。由于小麦吸浆虫的最适防治时期短,尽管在其防治适期广泛宣传,但在小麦生产中广大农民往往受“见虫施药”习惯的影响,思想上不够重视,很易错过防治适期,造成轻发生时忽视,到重发生时成灾,再加上土地分散经营,一家一户分散防治效果差,致使小麦吸浆虫年年扩展蔓延。另外,现今我县已基本上全面实行了大型收割机收获小麦,收割机携带小麦吸浆虫幼虫传播也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2.2农田生态环境适宜小麦吸浆虫的繁殖为害。我县水利条件优越,农用电网健全,全县耕地基本上全部为地下水灌溉,旱涝保收,农民大部分实行大水漫灌,造成低洼田块积水严重,形成大面积的小麦吸浆虫适生地;同时,由于土地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土地多年不能进行深耕,并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和间作套种面积的扩大,作物种植密度偏大,偏施氮肥等因素影响,致使田间全年荫蔽,为小麦吸浆虫的越冬越夏和繁殖为害提供了适宜的农田生态环境。2.3小麦吸浆虫自身特性。小麦吸浆虫属于接近K—生态对策的中间型害虫,据测定,实际田间每代虫量可增加5倍;小麦吸浆虫雌成虫一般一次飞2m左右,也可一次顺风飞40m或更远,这是其向外扩散蔓延的主要方式之一;小麦吸浆虫对低温抵抗力强,甚至在0℃—4℃冰箱中放置250d,仍有20%羽化为成虫;外界条件不适时结茧休眠,休眠体脂肪含量很高,而呼吸强度极低,因而可长期在土壤中休眠保持其生命力,甚至可休眠6—12年;这些特性均适宜小麦吸浆虫繁殖蔓延和为害。2.4我县的小麦品种的抗虫性弱。目前小麦品种对小麦吸浆虫的抗性主要为不选择性,即穗部形态不利于小麦吸浆虫产卵和幼虫入侵为害。而我县的小麦主栽品种均表现为小穗间空隙大、内外颖壳扣合不紧密、扬花期较长的特性,利于小麦吸浆虫产卵和幼虫入侵为害。2.5天敌控制作用弱。虽然田间小麦吸浆虫的天敌多达10余种,但田间实际天敌数量少,对小麦吸浆虫的控制作用很弱。3.防治对策针对我县小麦吸浆虫发生的新特点,从长期控制角度考虑,防治小麦吸浆虫要以种植抗虫品种和耕作栽培措施为基本防治措施,辅之以药剂防治,在重发区,还必须以药剂防治为主,结合多种农业措施控制其为害。具体对策为:3.1认真搞好普查。我站积极争取上级领导支持,今年秋季在全县开展了小麦吸浆虫的普查工作,彻底澄清了底数,明确了其发生区域和虫口密度,科学划分发生类型(4头/以下为分布区,4—15头为轻发区,15—35头为重发区,35—90头严重区,90头以上为极严重区,单位:头/样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重发区采取麦播前土壤处理、蛹期普治和成虫期补治并举,对轻发区采取蛹期普治和成虫期补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3.2积极开展农业防治措施。引进示范推广郑麦004等抗吸浆虫的小麦品种;以调整农业结构为契机,引导重发区农户调整作物布局,使小麦吸浆虫失去寄主,并于蛹期撒药防治,防止其扩散蔓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土地连片深耕,把潜藏的小麦吸浆虫暴露在外,促其消亡;另外,施足底肥,春季少施化肥,春季肥水管理实行水地旱管,都对其为害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3.3准确监测,适时防治。我站每年4月上旬便定期挖土调查,对小麦吸浆虫进行认真镜检,准确掌握其发育进度,为适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3.4狠抓蛹期防治。小麦吸浆虫化蛹盛期(一般在4月20日左右)大多集中在土壤表层,抗药性弱,是防治小麦吸浆虫的最佳时期。方法为:667m2用40%甲基异柳磷EC或50%辛硫磷EC200—250ml加水5kg拌细土20-25kg公斤,也可667m2用5%甲萘威DP2kg拌干细土20kg(麦播前土壤处理同上),于上午l0时后、没有露水时均匀撒施,撒后浇水以提高防效。3.5适时进行小麦吸浆虫成虫补治。对错过蛹期防治的麦田,当小麦吸浆虫成虫羽化出土,扒开麦垄一眼看到2—3头成虫时,即用50%辛硫磷EC 或2.5%溴氰菊酯EC或20%氰戊菊酯EC2000倍液于晴天黄昏前后喷雾;也可667m2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ml,对水2kg,喷拌在20kg麦糠或干细土上,下午均匀撒入麦田进行熏蒸,防效极佳。(作者:滑县植保站陈一品)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