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项立刚微博截图
此后,事件在网上迅速发酵,引发大量讨论,一些媒体也就此事发表了相关评论。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就是人人生来平等,因此,此番言论势必遭到舆论反弹。同时,我国的宪法也有相关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至于其所说的不看新闻联播就是不需要知道天下大事的言论则更是无稽之谈了,随着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的不断推广应用,我们现在接收消息的渠道也愈加广泛,而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某一个节目。
等级论毋庸置疑是落后、不科学的,同样,对于农民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想法其实也是落后、不被提倡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的进步性恰恰体现在了现代农业机械基本取代人力和畜力作业,以及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更加专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上,而这也在最根本地保障了农民的农业劳作不再是以往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状况,他们可以更高效率更加便捷地完成比以往更多的工作量。
在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云技术等新兴技术应用推广不断普及的背景下,智慧农业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定时定量管理,更加备受推崇。而在这里就有两个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和智能手机,它们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一: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相对于传统农民,他们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加完善,对于农产品市场的把控更加合理科学,对于新农业机械的学习及使用更加快速。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他们能够掌握庄稼种植、灌溉和收获的更佳时机,时时监控牲畜的生长状态,更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并获得效益。
农民种植的南瓜
此前,国家发改委等17部委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积极稳定和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全面启动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职业农民就业规模。各个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稳步进行,全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逐步扩大,进一步有效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二:智能手机
工业革命后,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生产效率得以提高,而后农业机械开始被广泛使用,标志着一个农业生产新时代的来临。随着农业机械有了信息化支撑,机械化与信息化开始融合,带来的是机械化被赋予自动化特征,智能手机逐渐发展成为新农具。
一般来说,智能农机包括感知、连接、数据、分析、控制五个要素。而智能传感器等信息化系统应用则更加表明了智能农机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时数据的采集分析,而采集到的信息所依赖的载体目前一般以智能手机为主,操作简单,方便携带。
由此,新型职业农民和智能手机这两大关键词为支撑起了智慧农业发展中的智能化农机使用,让农民告别传统的身份称谓,远离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糟糕环境,转变铁犁牛耕的劳作方式,从事一份体面、令人羡慕的职业。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农机网(www.nongjx.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