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和省农委建立农机事故通报制度、提出防范措施、强化农机安全管理的工作要求,全省各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红线意识,筑牢底线思维,会同安监、公安、交通等部门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
一、总体情况
2018年1-9月份,我省共接报道路外一般农机事故10起,死亡10人,受伤1人。其中:哈尔滨3起、死亡3人、受伤1人,齐齐哈尔1起、死亡1人,佳木斯2起、死亡2人,鸡西2起、死亡2人,双鸭山1起、死亡1人,绥化1起、死亡1人。未发生较大以上级别农机事故。
二、主要特点
从统计数据上看,操作失误、未年检、无证驾驶、无牌作业等行为是引发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
操作失误是引发农机事故的最重要原因。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驾驶农业机械操作不当,不查看农机作业环境,导致农机事故发生。统计数据中,因驾驶操作人员操作失误引发的事故5起,造成死亡5人,占农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的50%、50%。
未年检和无证驾驶引发农机事故占比较高。统计数据中,未年检引发农机事故7起、死亡7人,占农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70%、70%;驾驶操作人员无证驾驶引发的农机事故7起、死亡7人,占农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的70%、70%。
无牌行驶的违法现象依然存在。统计数据中,有6起农机事故中的肇事农业机械是无牌行驶,造成死亡6人人,占农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的60%、60%。
三、存在问题
部分地区对农机事故的宣传教育和预防措施还不够重视;部分地区农机事故信息报送不及时不完整;部分地区安全检验检测技术、驾驶人员考试技术和应对农机伤亡事故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事故处理人员配备不足;各地农机监理机构事故处理装备亟待补充和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秋季,正是农机生产作业高峰时期,极易引发各类农机事故,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农机事故分散性、隐蔽性、季节和多样性的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以贯之做好农机事故防控工作。
一是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小品、二人转等媒体和发放宣传材料、摆放宣传展板、悬挂宣传条幅等方式、手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机安全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机手、群众认识到农机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农机手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农机手的安全操作水平,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使安全生产理念深入人心。
二是强化农机源头管理工作。开展对有机户的农机驾驶培训教育工作,督促有机户积极参加驾驶员培训班学习。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办理牌证业务。同时,在农机年度安全检验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检验程序、检验项目和标准,不合格的坚决不予核发检验合格标志。
三是严格排查农机事故隐患。针对秋冬季节农机安全生产特点,广泛深入田间、场院、农机维修网点、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落实农机生产经营者、使用者安全主体责任,重点排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铡草机、脱粒机等易发生事故的农业机械,严禁存在安全隐患的农业机械投入生产作业。
四是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协调财政等部门加强农机事故应急处置装备建设,组织农机事故处理人员开展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开展农机事故应急演练,增强农机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做到未雨绸缪。
五是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建立与安监、交警、交通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严肃查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无牌无证、超速超载、酒后驾驶、违法载人、无反光标识、未检验作业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强化变型拖拉机专项治理,切实形成覆盖面广、成效显著的工作模式。
六是做好农机事故统计分析。严格执行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直报工作制度,压实农机事故信息报送工作责任,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农机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扎实做好农机事故分析工作,制定有针对性措施,最大限度地预防减少农机事故发生,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总站
2018年10月22日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