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机行业有巨大影响作用的补贴政策持续向缩范围、降定额、促敞开方向调整,政策导向从普惠性补贴向空缺弥合转换。但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并未在短期内获得行业快速而有效的回应。这表明,创新能力薄弱、有效供给能力不足,是当前制约行业良性发展的主要矛盾。
传统发展模式走到终点
经过十多年的大水漫灌,拖拉机、收割机、农用车这类传统老三样已难以支撑任何企业创造规模化发展的辉煌。
随着融合传感、精密导航、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普及,传统农业作业领域的数字化、自动化、网联化正在加速推进。
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应用了自动驾驶、智能滴灌、变量施药等智能化新技术。
尽管目前国内农机装备总量仍保持增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与农机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农机行业在技术水平、制造质量、生产效率、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有较大差距。低端产能过剩,关键零部件大多依赖进口,行业结构散乱,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面对市场的低位运行,价格战依是多数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
显而易见,即使是像农机这样特殊的行业领域,身处经济转型期都不可避免的面临培育新的竞争能力问题,尽管这需要战略定力、运作能力、系统支撑和较长过程。
挖掘细分市场实现需求
目前,国内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程度水平较高,但丘陵山区、经济作物、畜牧养殖等很多领域有诸多空白点,农业生产的很多关键环节缺乏适用机械。
今年,农业部提出继续聚焦粮棉油糖九大作物,围绕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个主要环节,全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动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
应该说,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牧草生产甚至是葱姜蒜的机械化,都有可能造就出若干新兴小行业。当然,如果不能出新,只能是新人换旧人。
农机工程企业或将涌现
长期以来,国内农机行业的领军企业多为大而全且规模效应显著的发展模式。但面对传统规模化产品的需求消失以及细分的蓝海市场,大象企业的既有优势不易发挥,而专业化、领域聚焦、资源共享、模式创新的新型企业将成为发展趋势。
今年8月,武船集团旗下的湖北海洋工程装备、中船重工海融装备与大连东鹿岛海洋科技签订了《辽宁冷水团超大型智能渔场项目装备研制合作协议》,核心内容是为后者研制世界最大的海上三文鱼养殖成套装备。客户与设备供应量都超出了传统的农机范畴。在大农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类似的智能化、工厂化、定制化的特色需求将大量涌现。事实上,当前细分市场的许多需求都成为了行业痛点。但如果企业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和市场,必然难以改变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