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知识 -> 农膜
小麦赤霉病防治要点
时间:2009-12-03 09:54:59来源:作者:杨胜

  近几年,由于小麦机械收割的程度不断提高,秸秆大量还田,麦糠吹散在田间,使小麦赤霉病发生逐渐加重。赤霉病是危害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被危害的小麦穗部呈粉红色,所以叫赤霉病。据观察,在干旱的情况下,大部分小麦品种都易感赤霉病。特别是高水肥地块更易多发,温麦和新麦系列品种染病更重,周麦16和百农矮抗58病穗率可达10%。赤霉病不但影响小麦产量还引起小麦子粒腐败变质,该病病菌分泌的毒素还能使人畜中毒。

     

        一、小麦赤霉病的流行因素。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气象因素密切相关病菌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4-28℃,最低8℃,最高32℃。在相对湿度80-100%时发育最好。子囊壳和子囊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是20-25℃。分生孢子产生速度最快的气温25℃。一般来说,小麦抽穗后的温度条件都是满足病原菌发育生长的。流行的关键是阴雨天气。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品种因素也很重要。目前来说,赤霉病的抗病育种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没有真正获得理想的抗病品种。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类型有抗侵染和抗扩展两类抗性。除了抗性外品种的农艺性状与赤霉病流行也有关系。①植株高矮。矮杆品种接受土表弹射到穗层的子囊孢子比适当株高的品种要多得多。②抽穗整齐与否,齐穗时间长短。如果抽穗整齐,齐穗时间短,遇到降雨的机会就少,可以减轻流行。③花药残存时间长短。花药对病原菌的入侵起到一种协助作用,可能残存的花药能给病原菌提供象培养基那样的营养,从而帮助病菌侵入。④灌浆速度快慢与否。灌浆速度快,降低病菌的扩展范围。小麦赤霉病流行与栽培管理和种植方式也有密切关系。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排水不良,造成麦田湿度高,降低小麦根系呼吸和抗病能力。 玉米小麦轮作地,翻耕不深,玉米杆还田量大和带菌残渣为小麦生长后期赤霉病流行提供大量菌原。

       

        二、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一)栽培防治是赤霉病防治的基础。

       

        1.深耕灭茬。深耕灭茬是减少菌原的重要途径。2 .追肥不能过晚。追肥晚容易造成贪青晚熟,延长了病菌侵染的时间和增加了侵染机会,另外造成无效分蘖多,加重流行。

     

      (二)选用抗耐避病品种是重要的防治措施。尽管没有抗病品种,但品种间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特别要选择抗扩展的品种。除了抗性外,选择品种还要考虑如下原则:①适当株高,②抽穗一致,③穗层整齐,④花药残留时间短,⑤灌浆速度快。

     

      (三)药剂防治是赤霉病防治的关键。由于气候条件不同,麦株抽穗扬花时期和快慢亦有不同,故施药日期、次数要根据当地气候变化和小麦生育期变化而灵活掌握。施药的时间原则:当抽穗期间天晴、温度高,麦子边抽穗边扬花,在始花期(扬花10~20%)施药最好。抽穗期低温、日照少,麦子先抽穗后扬花,在始花期(10%扬花)用药。 抽穗期遇到连阴雨,应在齐穗期用药。要抓住下雨间隙时机进行用药。用药注意问题:药械要能保证弥雾,压力和喷孔口径要符合弥雾要求。有连阴雨天气时适当高浓度喷雾。因为赤霉病发生在多雨季节,弥雾和适当高浓度能防止雨水冲刷,可以带来药剂的二次稀释而不造成药剂浪费和流失。特别在下雨间歇时用药更要强调弥雾和适当高浓度。每亩40%多菌灵胶悬剂120克, 80%的可湿粉100克,70%甲基硫菌灵可湿粉有效成份70克都可用于赤霉病防治。如果有多菌灵超微粉或多菌灵胶悬剂,最好用超微粉和胶悬剂,其效果比可湿性粉剂好。
       

 

        更多病虫害防治:进入图库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