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全国造林绿化形势看好,时间过半进度超八成。截至6月15日,全国完成造林7404.37万亩,为计划的83.38%;义务植树21.46亿株,为计划的83.44%。
据调度统计,截至6月15日,全国完成造林7404.37万亩,为计划的83.38%,其中,人工造林5247.89万亩,为计划的97.18%;飞播造林80.90万亩,为计划的25.76%;封山育林2075.58万亩,为计划的65.56%。义务植树21.46亿株,为计划的83.44%。完成中幼林抚育3900.83万亩,为计划任务的49.53%。天津、湖南提前超额完成全年造林、义务植树和中幼林抚育任务;辽宁、黑龙江、江苏、湖北提前超额完成全年造林和义务植树任务;安徽提前超额完成全年造林任务;河南、广西、重庆和新疆建设兵团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人工造林和义务植树任务;宁夏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人工造林和中幼林抚育任务;云南、西藏超额完成全年人工造林任务;山东提前超额完成全年封山育林任务;四川、陕西提前超额完成义务植树任务;新疆提前超额完成中幼林抚育任务。
今年造林任务重,又逢西南地区持续三季连旱、北方地区春季持续低温,给植树造林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并对3、4月份进度造成很大影响。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提前准备、抢抓时机、赶超进度,至6月中旬,造林进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义务植树进度还略快一些,完成全年计划任务形势看好。今年造林总体呈现出领导重视程度高、投资力度大、推进势头猛、督导工作实、绿化效果好的局面。具体有以下八个特点:
——投入力度加大。各地把增加投入作为完成造林任务的一项保障措施,地方财政投入力度明显加大。辽宁省造林绿化资金投入突破10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3倍。重庆市春季造林绿化资金投入达到61亿元。黑龙江省造林绿化总投入近60亿元,是去年投入的3倍,创历年之最。湖南省采取多种方式增加造林绿化资金投入,仅“三边”(城边、水边、路边)造林绿化资金就达到18亿多元。河南省将重点生态工程奖励标准由过去的28—100元/亩提高到50—180元/亩。海南省在国家每亩造林补助200元基础上,省、市(县)两级财政增加配套资金每亩100-200元,全省落实财政配套资金1000万元。陕西加大核桃等木本粮油经济林造林补贴,对新建和改建核桃林,省、市县财政分别给予补贴。青海省财政拿出1.48亿元,重点在西宁、海东、海南、黄南、海西州的17个县市营造高标准公益林15.48万亩。大兴安岭地区投入造林绿化资金1.3亿元,也是近年来最多的一年。
——抓重点示范。福建省以沿海防护林、丰产油茶林、珍贵树种培育、交通主干线一重山造林绿化等为重点,辐射推动全省面上植树造林的发展。重庆重点发展林农积极性高的油茶、金银花、花椒、柑橘、蚕桑等特色经济林,推进荒山绿化。广西发挥“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和“百万农户种千万棵树”活动的带动作用,将春季造林绿化拓展到全社会、各部门,极大地调动各界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的积极性。山西省以林业生态县建设为重点,贯彻生态兴省战略,推动全省造林绿化向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迈进。宁夏以黄河两岸22万亩造林任务为重点,示范带动全区造林绿化。黑龙江省提出以村屯绿化和道路、河渠两侧绿化,以及湖泊、水库的周边绿化为重点,全面推进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加强科学造林。湖北省推行造林专业化、机械化、科技化和四季化,在重点工程造林中,普遍施行项目业主制、质量监理制和资金报账制,良种使用率、栽植合格率和造林成活率明显提高。甘肃省大力推广和应用优良乡土树种和耐旱灌木树种造林,适地适树,使用保水剂、生根粉、覆膜、营养钵、泥浆蘸根、截杆、带土球等抗旱造林适用技术,大力发展径流林业和灌溉林业,确保苗木成活。重庆市筛选抗旱树种和乡土树种造林,并推广覆膜技术,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四川省以核桃为突破口,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建设采穗圃和良种繁育基地,做到定点采穗、定点育苗,有效提高种苗品质。河北省大力推广容器苗造林,不断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山东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栽植,加强技术指导,严把造林质量关,造林质量明显提高。安徽一些地方实行林业技术干部包村、包片、包点、包小班负责制,加大林业实用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力度,鼓励营造混交林。
——积极应对气候灾害。今春,我国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市)发生严重旱情,北方地区遭遇持续低温,给春季造林绿化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针对严重旱情,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林业部门迅速派出工作组,深入基层和林区受灾一线,现场指导林农开展抗旱保苗与造林工作。云南省建立了厅领导定点挂钩联系抗旱救灾工作机制,编制印发《抗旱技术手册》,在灾区推广径流造林以及覆膜、保水剂等抗旱实用技术。重庆市认真落实植树造林“一把手”负责制、属地管理责任制、目标考核制、督促检查制。广西、四川采取群众挑水、机具抽水等抗旱措施,确保树苗栽得上,能成活。针对低温天气,辽宁省加强领导和组织发动,超常规推进,造林资金投入、建设规模和绿化效果都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北京市4月中旬才进入造林栽植阶段,由于准备充分,城乡造林绿化正在稳步推进。新疆应对低温和融雪性洪水给春造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提早调苗、低温假植窖藏或采用带土球大苗造林,确保造林用苗和造林成活。浙江等地采取开沟排水,用稻草、塑料薄膜覆盖,搭建保温棚等保温增温措施,切实减轻苗木和新造林在低温冻害中的损失。
——加强督导检查。为加快推进春季造林,各级造林绿化管理部门对造林进度实行月报制。国家林业局及时派出5个督导组,分赴10省(区、市)进行督导、检查、调研。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也纷纷派出督导组,深入现场指导春季造林生产,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天津、河北、内蒙古、河南等省(区、市)政府领导亲临基层一线指导春造,督促检查造林任务、资金、地块、苗木、设计、技术、劳力等各环节工作的落实。广西采取派驻督导员长期定点与不定期集中派督导组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春造督导。上海市加强苗木检疫、作业质量和现场监督指导,切实保证造林成活率。广东推行领导干部造林绿化挂钩联系点制度,采取局领导包片、处(室)包市、处级以下干部包县的做法,并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分赴各地指导造林作业设计,有效推进各地春耕造林工作的开展。
——宣传发动到位。广西、江西等省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转变以往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相互拜年的做法,开展声势浩大的“种树拜年”活动。湖南省原人大主任、省委书记张春贤和原省长周强在植树节当天联合发表署名文章,发动全省各界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推进城乡绿化发展,绿化“三湘”大地。浙江省以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以深入开展“关注森林”活动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为载体,省绿委、林业厅会同有关部门、大学和新闻单位,先后组织开展了“千校万人同栽千万棵树”、“千万珍贵树木发展行动”等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参与造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全面推进“森林浙江”建设。河北、吉林等省分别开展“春季造林宣传月”活动,营造浓厚的春季造林氛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植树基地建设。
——林改助推造林绿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从根本上确立了林农经营林业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调动了全社会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呈现出各界人士、团体、各类投资主体争相造林的喜人局面。辽宁省通过林改,进一步明确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和经营权,并配套相关造林补助政策,林农育林、护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今春各类非公有制造林主体达11.2万户,完成造林291.4万亩,占全省人工造林面积的80%。湖南、安徽等省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引导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通过租赁承包、农户自营、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资造林。湖南省今年共有331家企业、10万多个体户参与营造林,吸纳社会资金17.2亿元,造林260万亩。安徽省安庆市今春社会造林比重达90%。甘肃省7个林改试点县(区)农户自购苗木,积极投工投劳造林绿化。河南省对新造林地及时明晰产权,做到“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造林就发证”,广大林农造林积极性明显提高。黑龙江省通过林权改革不仅清理出大量宜林地,为发展造林绿化提供了空间,而且选好苗、种活树、育成林成为广大林农的自发行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