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发挥我县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促进山区传统经济木薯生产的发展,狠抓木薯产品的加工增值,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确保木薯淀粉的质量和品牌,确保原材料的供给符合绿色食品的标准和要求,现根据木薯生产需要,制订木薯无公害种植技术规程,建立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档案、环境条件、园地选择、种植品种、种植标准、栽培管理、化肥和农药使用手册、产品收获和分级标准等技术,通过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使各项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得到普及和推广,促进全县木薯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一.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木薯的栽培、病虫害防治、收获及种茎贮藏等技术
本规程适用于元阳境内木薯生产。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 8172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GB 42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T 18407.1 农产品质量安全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NY/T 356 木薯 种茎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三.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木薯是喜温作物,一年之中有8个月以上无霜期,年平均温度18℃以上的地区均可种植,木薯发芽出苗期最低温度要求14-15℃,18-20℃正常生长,最适温度为25-29℃,在14℃时生长缓慢,10℃以下停止生长并受寒害。
2.光照
木薯是短日照热带作物,对光照长度和温度的反应都很敏感,阳光充足对提高木薯产量有重要作用,在阳光不足、阴蔽度大的地方,木薯生长茎叶徒长,叶序稀疏,节间伸长,茎干弱,块根细小,造成低产劣质。
3.雨量和湿度
木薯对降雨量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在600-6000毫米的地区生长。木薯是耐旱性很强的作物,年降雨量350-500毫米的地方也够木薯生长发育的需要。最适宜的是年降雨量1000-2000毫米,分布均匀,土壤湿润的地方种植。
4.土壤
木薯对土壤适应强,只要不积水,不过分瘦瘠均可种植,应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和钾素丰富的砂壤土为最适宜。
二.种植品种
为了确保木薯淀粉的质量和品牌,严格要求农户按照种植合同规定选择品种。 1. 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生势好,熟期迟,能够适宜我县各种山地类型种植的品种。 2. 选择茎杆高度适中,分枝少,结薯集中,浅生易收获,薯型呈圆锥型的品种。 3. 选择干物质和淀粉含量高,薯肉雪白,品质好,一般亩产4000-5000公斤的优质高产品种。
目前我县木薯生产主要的品种有南植188、薯王99-8、华南124、华南201等品种。
三.栽培技术
1.选地和整地
选择平坦或坡度较缓、石块少,排水较好,受风影响少,坡面朝阳,光照充足的山地种植。整地应根据不同的地形进行,注意保护林地环境和水土保持,在种植前1-2个月进行翻土晒地、开好环山沟避免雨水冲刷,平地种植要开好环田沟和十字沟,及时排干雨季积水,避免积水对木薯生长的影响。栽植前要深耕土壤,犁耕深度达25厘米以上,开垄和理矮垄种植。理垄前,每亩用1吨以上农家肥、30千克磷肥和20-40千克硫酸钾(或一包半复合肥)作底肥并埋于垄内。
2.种植材料
种植材料要求选择充分成熟,粗壮密节,粗度达2厘米以上,髓部充实并富含水分色泽鲜明,切断口有乳汁,芽点完整饱满、不损皮芽、无病虫害的茎种,生活力强,发芽率高,利于植后全苗壮苗,提高种植质量。
3.种植时间
种植时间为每年的11月至翌年3月。早植能使木薯早生长2-4个月,延长木薯生长期,鲜薯增产20%以上,且能提早收获,
4.种植规格及要求
采用平放、斜插的种植方式,因地制宜任选一种,使木薯达到浅生和四周都结薯的目的。种植时插条长度以15-20厘米为宜,平放种植的种茎盖土5-8厘米,斜插的以不露种茎为宜,种植密度视地力而定,一般亩植1000-1200株,最密不宜超过1600株。
5.田间管理
(1)补苗。种植时遇上低温多雨或春旱天气等原因造成缺苗时,在植后20天开始补苗,30天内完成。
(2)间苗。在齐苗后,苗高长至15-20厘米时,为了保持木薯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减少养分消耗,针对长势情况,及时将多余的分蘖间除。
(3)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是促进木薯块茎生长发育、提高单株产量的关键措施。在植后7天内(未出苗前),用除草剂乙草胺0.05公斤兑水15公斤除草一次。在植后30-40天,苗高15-2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作用是促进幼苗生长;植后60-70天时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植后90-100天第三次中耕松土,这时块茎数量基本稳定,并开始膨大,可结合松土追施壮薯肥。
(4)施肥管理。原则:施足基肥,合理追肥,N、P、K配合施用,即以“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结薯肥、酌施壮薯肥”为原则。三要素的施用比例为N:P:K=1:0.5:1-1.5,多施钾肥可明显促进木薯增产。木薯的生长需要较多的氮肥,到块茎发育时,需要较多的钾肥和磷肥,适量的微量元素,才能满足木薯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每生产一吨木薯鲜薯,约需从土壤吸收3.5公斤氮、0.75公斤磷、6.2公斤钾,因此,要求亩产4000-5000公斤,种植时要亩施有机肥500-1000公斤作基肥,在植后30-40天内施壮苗肥,幼苗期适施速效N肥5公斤,并与复合肥(15:15:15)15公斤、钾肥5公斤混合施用。在60-90天后施壮薯肥,采用有机肥与磷、钾肥混合施用。
6.病虫害综合防治
木薯的病虫害在我国普遍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木薯细菌枯萎病、木薯细菌角斑病、木薯褐色角斑病、木薯红螨等。在我县发生比较少。对木薯病虫害无免疫的木薯品种和有效的药剂防治方法,只能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茎种植,进行轮种,有效利用天敌防治螨害或用杀螨剂喷杀防治,严重时可采用烟叶、苦楝浸出液进行扑杀虫害,就可以避免病虫对产量的影响
四.木薯的收获
木薯是块根属营养体,在生理特性上无明显的成熟期,所以收获期是指木薯块根产量和淀粉含量达到最高值的时期,一般是从种植到收获需10个月时间,叶色转黄,基部老叶脱落时即可收获加工,如春种木薯收获期在当年的11月至翌年2月,这时收获能确保木薯的薯干率和淀粉含量达到加工淀粉的经济指标要求。
收获的鲜薯,由于不耐贮存,在收获后3-7天便会变质腐烂,所以在收获前要做好工具,运输车辆的准备,增加人力,做好木薯的收获贮运工作
五.木薯种茎的贮藏
露天堆藏法:选背风避阳湿润处,锄松表土,竖直堆放种茎,使茎基紧贴地表并培土,顶部盖草和适当淋水保湿。
沟藏法:选坐北向南、地势倾斜、砂质土、排水良好的地方。挖沟宽1.5-2.0米,深50-60厘米,长不限。种茎横放或竖放,堆高1米,成龟背形。盖土10厘米左右,再覆盖稻草,四周开排水沟。
六.生产档案
1.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
2.对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各环节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详细记录。
七.附则
1.科学研究小规模试验性的技术措施,不受本规程所限。
2.本规程是木薯标准化示范区的技术措施,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技术措施、操作规范。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