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一个多月之前就启动的农膜市场销售旺季到现在才刚刚启动,原因就是原料价格大幅下跌。据记者了解,7~8月,农膜的主要原料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市场价格由最高时的每吨17000多元,转眼间跌至12000元/吨,不到3个月时间跌幅达30%。受此影响,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三层共挤功能』莫价格也由最高时的20500元/吨跌至目前的15000元/吨,普通地膜由15500元/吨跌至目前的12500元/吨,跌幅分别达到26.8%和19.4%。这种快速大幅度下跌的市场状态使整个农膜产业链很受伤。
原料生产企业:“皇帝女儿”也愁嫁
由于我国聚烯烃一直产不足需,EVA树脂70%依赖进口,LLDPE进口依存度达45%以上。因此,农膜原料生产厂家,近几年未曾尝过产品滞销的滋味。而现在,他们却急于把堆积如山的塑料原料“嫁出去”。
陕西省延炼实业集团炼化公司烯烃销售部李经理告诉记者,作为炼化一体化企业,从2006年装置投产至今年7月,产品一直供不应求。但今年8月份以来,由于下游需求急剧萎缩,加之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塑料原料价格阴跌不止。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又打击了经销商和消费者的信心,以致经销商不敢轻易接货,企业库存不断增加,销售压力增大,出厂价连续下调。而价格越低,销量就越小。所以,近期所有塑料原料生产企业的库存都较高,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销售压力。不少炼化企业因此已经停车检修。
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销售部张经理有同样的感受。他说,产品价格上涨时,他们过的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那时每天一上班,来提货的车辆就排成了长龙,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开票、点钱、发货。而今,由于下游需求不旺,经销商提货不积极,门前冷落车马稀。整个塑料原料市场呈现销量锐减、价格下跌、利润微薄的特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石化塑料原料销售公司负责人则表示,由于产品库存增加,销售压力陡增,除了降价销售外,他们已经不再强调原来制定的区域销售代理制度,无论哪儿的经销商,只要能提货并及时把货款打过来,他们都欢迎。他说,他们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国际石油价格能够尽快稳定下来,使所有石化产品价格有了稳定的基础,市场入气和信心得以提升,再借助农膜等下游产品需求旺季的拉动,增加产品销售量,减轻产品销售和流动资拿压力。
原料经销商:赔本买卖咬牙做
由于塑料原料价格持续下跌,仅上个月我们就赔了40多万元。”西安亿海化工工贸公司总经理李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十分沮丧地说,最近一段时间,是他经营塑料原料以来最难熬的日子。原来,作为区域较大的经销商,李军每年都要与塑料原料生产厂家签订年度供销协议。按照协议和当地市场对塑料原料的需求,他每周销售的聚烯烃产品应在60吨左右。在塑料原料价格上涨时,这点货根本不愁卖。因为越是上涨,产品越好卖,生产企业的出厂价越要上调,经销商涨价的理由就越充分,赚钱也就更容易。所以那时不仅钱好赚,资金周转也快,风险也小。
而今,由于下游需求萎缩,市场心态不好,又逢价格持续阴跌的格局,产品越来越不好卖。“别的不说,仅国庆节过后的3天时间,聚丙烯和聚乙烯每吨就双双下跌1000多元。如果节前手头存100吨货,3天时间就亏损了10多万元。这样的市场谁受得了?所以,近期许多小经销商已经不做买卖了。但我们得继续扛,这是做生意的规矩。因为我们跟石化厂家签有协议,是厂家的长期合作伙伴。在产品价格上涨,货源紧张时,厂家会照顾我们这些大户.以较优惠的价格优先保证我们的供应。现在市场行情不好了,厂家的货卖不动了,我们若撒手不做,那还有什么信誉?以后行情好时,谁还会再与我们合作?况且,无论市场多么低迷,总还有企业在生产,还需要塑料原料,如果此时撤资不做了,那些合作了多年的客户不就丢了,以后想东山再起也不可能了”。李军对记者说。他判断,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下跌,和农膜等下游客户对塑料原料需求的萎缩,包括LLDPE在内的几大塑料原料价格还可能惯性下挫,甚至可能跌破10000元/吨整数关口。
农膜生产企业:被套牢减产停产
“目前是传统用膜旺季,按说应该是农膜生产企业生产最忙碌、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但目前我们的设备运转率只有50%,是从事农膜加工以来最艰难的一年。”全国最大的农膜生产企业、年产10万吨农膜的吉林白山喜丰塑料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兴和对记者说。
据了解,由于农膜具有明显的季节消费特征,每年的6月份开始,农膜生产企业就陆续备料生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农膜需求量逐步增大,价格也稳步攀升。尤其8-10月,全国农膜需求会骤然增大,刺激企业开工率提升,原料LLDPE和农膜产品销售量增大,价格扬升。
然而,今年这些农膜产业的“生力军”却因塑料原料市场的风云突变而触了霉头。由于前期塑料原料价格较高,不少企业按惯例在高价位备料生产。不料自8月中旬以来,塑料原料价格大幅下跌,打压农膜价格旺季时不涨反跌。按目前普通农膜12500元/吨的出厂价,如果企业当时在18000元/吨的高点购进原料,那么,不算加工费、,财务费、管理费和人工费,企业每生产销售1吨农膜,就要亏损近6000元。这是微利经营的农膜企业无法接受的。不少农膜企业于肯减产停产,也不愿轻易降价销售。而对于此前“空仓”的农膜加工企业,眼见原料价格跌跌不休,同样不敢轻易生产。对农膜经销商和农民来说,塑料原料价格的每一次下跌,都会增加他们对农膜价格下跌的预期,他们据此会持续观望和等待。这种上下游互相“扛着”和等待的结果,导致今年农膜市场旺季不旺,不仅价格不涨反跌,而且产量和销售量大幅减少,企业开工率严重不足。不少企业甚至停产或转产。比如河南最大的农膜生产企业双汇塑料厂就将其农膜生产线全部改作食品包装膜了。陕西省最大的农膜生产企业陕西永丰塑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树元则表示,他们的农膜生产线今年以来一直未开工生产。
“经过这次价格下跌,旺季不旺的打击后,不少大型正规农膜生产企业已经大伤元气,没有外力帮助将很难恢复。”吴树元表示,随着天气的转冷,此前观望的农民和经销商将会陆续入市采购农膜,助推农膜价格反弹,需求增加,提升企业开工率,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但由于大多数正规农膜企业已陷入困境,希望国家尽快出台扶持政策,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促进农膜产业健康发展。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