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知识 -> 农膜
32%唑酮·乙蒜素乳油使用说明
时间:2010-11-01 13:28:27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杨思雨

中文通用名:三唑酮(百理通、粉锈宁);乙蒜素(抗生素402)
英文通用名:Triadimefon;ethylicin
化学名称:1-(4-氯苯氧基)-3,3-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2-丁酮;乙基硫代磺酸乙酯
剂型:32%乳油
主要成分及含量:三唑酮≥2%;乙蒜素≥30%
毒性:低毒杀菌剂
产品性能及特点:
本品是由仿生制剂乙蒜素和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酮复配而成的一种高效广谱性杀菌剂,内吸性强,传导速度快,被植物吸收后可迅速传导到植物的各个部位,2-3小时后即可起到抑菌作用,具有预防、保护、治疗、铲除和熏蒸五大作用,并且具有显著的刺激生长作用,促根壮苗。使用方法多样,可浸种、喷雾、灌根、涂抹。广泛用于防治谷类作物、棉花、蔬菜、瓜果等作物不同部位的病害防治:
1、苗期病害:根腐病、立枯病、猝倒病、炭疽病、疫病;
2、微管束病害:枯萎、黄萎病、青枯病、黑胫病、蔓割病;
3、枝干、茎秆病害:果树林木腐烂病、轮纹病、溃疡病,小麦水稻纹枯病、芝麻茎点枯病、花生茎基腐病、大白菜腐烂病;
4、叶部、果实病害:炭疽病、叶斑病、早晚疫病、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锈病,水稻白叶枯病、稻瘟病、曲霉病;姜瘟病;葡萄黑痘病、白腐病;梨树黑星病等
作用机理:
三唑酮的杀菌机制原理极为复杂, 主要是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破坏细胞膜的结构,从而抑制或干扰病菌附着细胞及吸器的发育、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除对卵菌纲真菌外,对所有真菌均有重要作用。乙蒜素杀菌机理主要是其分子结构的基团与菌体分子中含有—SH基的物质反应,从而抵制菌体代谢,起到杀菌效果。
登记作物及施用方法:

作物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