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白腐病由白腐小核菌(Sclerotiumcepivorum)侵染发病,喜低温高湿,高温低湿情况下发病缓慢。低温 20℃以下,湿度大于90%时容易流行。另外生长瘦弱的蒜田易发病,如遇雨季,扩展迅速,并且连作田块也易发病。发病初期外叶尖呈条状或叶尖向下发黄,然后扩展到叶鞘或内叶,植株生长瘦弱,后整株变黄矮化或枯死。拔出病株可见鳞茎变黑腐烂,田间成片枯死,形成病窝。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或鳞茎。为了有效防治此病,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法:
一、种子处理:蒜种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把蒜种处理后再播种。具体方法是:将0.5kg药剂对水3~5kg,把 50kg 蒜种拌匀,晾干后 播种,可有效地切断初侵染途径。
二、轮作换茬:由于连作的田块容易发病,因此对连作田块进行与非蒜类作物轮作3~4a,可有效防治此病,效果明显,防效可达90%以上。
三、田间管理:早春进行追肥提苗,松土、排涝降渍,促进大蒜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并且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带出田间晒干烧掉,严禁沤肥,以防把病菌再带入 田间。
四、药剂防治:①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②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灌淋根茎,特别是用75%蒜叶青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淋灌根,每隔10d1次,连用2次,防效达95%以上,较好地控制了病害的发生与蔓延。③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用75%的蒜叶青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1 0d左右叶面喷雾1次,防效显著。(宋文宏)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