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纹枯病、稻螟和“两迁”害虫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是影响我省水稻高产稳产的重大病虫害。由于目前我省推广的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抗性水平较低,只要条件适宜,就会暴发成灾造成严重损失。省农科院与川农大为此开展合作,从稻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充分发挥抗性品种、栽培技术、天敌控害等自然控制作用和频振灯诱杀等非化学控害技术的综合作用,将病虫危害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以实现水稻控害保产、稻米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协调并重。
2月24日,记者对省农科院植保专家何忠全进行采访,把秧田期、稻田移栽期及本田前、中期的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一一介绍给大家,希望我省农民朋友依此执行,确保水稻生产质量安全、丰产。
秧田期:防病防蓟马
旱育秧立枯病、青枯病防治:播种前结合苗床培肥,选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出苗后如果发病,一分秧母田用30%恶·甲水剂1袋,兑水40~50公斤泼浇施药防治。
恶苗病、稻瘟病防治: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和安全的办法,因此选用抗稻瘟病的品种是关键。药剂浸种,即在播前用45%使百克乳油3500倍液,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2天~3天,然后按常规方法催芽、播种。
稻瘟病苗、叶瘟防治:秧田期出现苗瘟、叶瘟,亩用20%三环唑WP100克,或75%丰登WP25克,兑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防治。
稻蓟马防治:当稻田卷叶率达到10~20%时,亩用10%吡虫啉WP20~30克等药剂,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
第一代二化螟防治办法:螟卵孵化高峰 (成都平原5月25日左右)后移栽的秧田,亩选用20%三唑磷乳油120毫升或18%杀虫双水剂300毫升等药剂,于秧田移栽前进行防治。
移栽期和本田前、中期:防病防螟虫
稻瘟病防治:一是采用杂糯间栽增产增收控制稻瘟病技术。品种间栽模式:主栽品种为抗病杂交稻品种,间栽品种为高秆糯稻品种,采用“6+1”或“5+1”模式,即6行或5行抗病杂交稻品种,间栽1行高秆糯稻品种。
二是秧田带药移栽。于秧苗移栽前3天左右,亩用量75%丰登WP25克,或20%三环唑WP100克兑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施药。
三是本田期叶瘟防治。秧田移栽本田后,叶瘟田块亩用75%丰登WP25克,或30%稻瘟灵乳油150毫升或40%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兑水40~50公斤,喷雾施药防治1~2次,并对发生叶瘟周围的稻田选用75%丰登WP25克/亩进行施药防治。
第一代二化螟虫防治:物理防治是最安全、没有污染的防治办法,主要是利用高压频振灯诱杀第一代二化螟等鳞翅目害虫。频振灯安置密度:每40~50亩稻田安置一盏,于第一代稻螟成虫羽化初期开始开灯,利用自控开关将每天开灯时间设置为傍晚7点到深夜12点。
本田期第一代二化螟危害枯鞘丛率达到10%左右或枯鞘株率达到3~5%的早栽本田,亩用90%杀虫单粉剂60克,或20%三唑磷乳油120~150毫升,或18%杀虫双水剂200毫升+20%三唑磷乳油60毫升,或4%福戈水分散粒剂8克,兑水50公斤,于6月上旬进行防治。
纹枯病防治:农业防治。采用控害高产栽培技术,控氮增磷补钾,特别是不偏施、迟施尿素、碳酸氢铵等氮肥,秧苗分蘖中期适时排水晒田。
药剂防治。水稻分蘖末期病丛率达到20~30%左右的田块,拔节到孕穗期病丛率达到40%左右的田块,应及时选用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25~30克/亩,或2.5%纹曲宁水剂300毫升/亩,兑水50公斤施药防治,喷雾施药的重点部位是水稻中、下部。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