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乡村处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近日,笔者在山东省沂源县鲁村镇王村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大棚里看到,菜农齐元军早早地把农作物秸秆物料运进棚内,为“冬冠三号”黄瓜备足了绿色“营养餐”。
在鲁村镇,抢早字、争主动的菜农不只齐元军一个人,凡是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搞棚菜的200个菜农,早已都忙在菜棚里,与时间赛跑,准备大赚一把菜票子。
往年,进入9月中旬,菜农才忙于大棚蔬菜生产,今年菜农却早早地动工,这源自大棚蔬菜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带来的新气象。该项技术的推广,减少了植物的病虫害,改善了农作物生长环境,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瓜菜的品质,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提高了棚菜经济效益,由此,菜农生产积极性高涨。
“说出来,也许大家不相信,我同样1亩棚菜去年纯收入3.2万元,比2006年多收入1万多元,这都是‘反应堆’的功劳!”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着实让菜农齐登礼高兴得合不拢嘴:“俺自从使用反应堆技术后,种的黄瓜不但产量提高20%,生长周期短、坐瓜率高、个头大,而且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分别减少了60%和50%,所产黄瓜价钱尽管比普通黄瓜每斤贵两三毛钱,但还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啊!”
齐登礼说的“反应堆”,实际上是鲁村镇为大幅度提高瓜果菜的产量和品质,在大棚菜生产中推广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新技术。据鲁村镇农技站长、高级农艺师李传增介绍,这项技术又称二氧化碳缓释富氧秸秆发酵技术,是采用生物技术将秸秆转化为作物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热量、生态效应、矿质元素、有机质等,进而获得高产、优质、无公害农产品。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与传统的农作物栽培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该技术包括生物反应堆、植物疫苗、设施工艺三大部分,其技术特点是以秸秆替代化肥,以植物疫苗替代农药,通过一定的设施工艺,实施资源利用,生态改良,环境保护,从而实现农作物的高产、优质、无公害有机栽培,从根本上解决了因长期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生态恶化、农业投入品污染等问题,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的良性循环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撑,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安全和优质的产品。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是一项针对资源循环增值利用、密切结合农村实际的成熟技术。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鲁村镇引进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先后在王村、吴家庄、西寨等10多个村试验种植大棚蔬菜。镇上成立了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对秸秆反应堆技术的化学反应原理、秸秆反应堆技术要点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现场示范,并对示范户进行重点帮扶。目前,该项技术已获沂源县科技成果二等奖,并在全镇200亩蔬菜大棚推广了此项技术,大棚每亩年增收1.32万元,为农民节支30余万元,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