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知识 -> 饲料饲草
影响肉鸭羽毛生长的营养因素有哪些?相应的改善措施是怎样的?
时间:2012-05-30 13:13:02来源:作者:大山

  肉鸭生长周期短、生长速度快,已成为我国禽肉快速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其“短、平、快”的经济效益模式使得成鸭的销售竞争日益激烈。鸭羽毛的整齐度、羽翼长度、光泽度、丰满程度、脱毛的干净程度等都会影响产品的商业价值,且每只成鸭的羽毛在目前行情下不同的品种及体重有不同的收益。如果成鸭的体重达到上市标准,而羽毛的生长过慢,将大大推迟上市时间,增加养殖成本和风险,降低养殖效益。
  肉鸭常见的羽毛生长问题如下:①羽毛残缺不全,由于啄羽导致缺毛、断毛部位皮肤溃烂或者自身出现脱毛和裸体现象。②鸭后续生长的新羽根粗硬,屠宰中拔毛不易。③体重达到上市标准,但羽毛生长速度慢,还未长齐或者未达到宰杀要求。鸭羽毛生长问题影响鸭的长势,增加耗料和防治成本。造成以上问题的因素主要有:①饲料营养成分不足或营养搭配不平衡;②饲养管理不当;③疾病因素。笔者根据对江西、福建、广东等地的肉鸭生产调查,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营养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1)能量
  肉鸭具有“补偿生长”功能,所以饲料能量水平的高低只会对其采食量有较大的影响,会给饲料的配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增加各种营养素平衡之间的难度,导致营养缺乏或者浪费。
  (2)粗蛋白和氨基酸
  肉鸭属于耐粗饲的家禽,对蛋白质的需求不是太高,根据笔者工作经验,一般雏鸭饲料粗蛋白含量17%-19%即可,中大鸭饲料根据品种不同而有一定差异,樱桃谷肉鸭(42日龄左右上市)、半番鸭、全番肉鸭(55-70日龄上市)粗蛋白水平15%-17%,四点花麻鸭(35-45日龄上市)14%-16%,蛋公鸭(50-60日龄上市)、吉安红毛鸭及其它用于做板鸭、酱鸭的肉鸭(50-60日龄上市)12%-15%。由于成本压力,肉鸭饲料一般为玉米-杂粕型或者小麦-杂粕型,其中豆粕、鱼粉除雏鸭饲料使用外,其他阶段肉鸭饲料使用较少。饲料中使用各种杂粕或者新的原料时必须准确把握其可利用蛋白和能值水平,并确保原料来源及产地相对固定,以免由于原料批次差异过大而造成营养不平衡,导致蛋氨酸、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无法满足生长需要。研究发现,15-45日龄的四点花麻鸭基础日粮相同,蛋氨酸水平分别为0.30%、0.35%、0.40%,随着蛋氨酸含量的提高,绒羽长度和正羽的百根重及正羽长度明显提高(P<0.05)。饲料能蛋比过高,易引起啄毛,过低易引起脱毛。饲料的蛋白质水平不足或者可利用率不高,导致各种氨基酸含量不足或者不平衡,肉鸭的羽毛生长就会出现迟缓,同时,肉鸭的长势也会不尽人意。所以,在肉鸭饲料的配制中,根据不同的能量水平对蛋白质、氨基酸水平进行相应地调整,并根据季节及原料的批次、来源进行微调。
  (3)维生素
  饲料中的维生素除原料富含一部分外,其他来源主要为外源性添加。对肉鸭羽毛生长影响最大的为维生素A、泛酸、烟酸等,这些微生素缺乏时会导致羽毛蓬乱、脱落、稀疏,甚至发生病变。一般来说饲料不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的问题,因为除了在饲料配制中考虑外,很多养鸭户会在饲养过程中添加多维进行保健预防。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饲料生产企业的核心预混料或者维生素来源于其他厂家,必须对其质量和含量进行认真的查验,包括保质期、有效含量、生产资质、保存环境。由于维生素原因出现羽毛相关问题,可通过外源性的维生素饮水、拌料等方式解决。在季节发生变化或者出现应激的情况下,各种维生素的用量必须做相应调整。林城等试验发现,采用相同的基础饲料及能量水平,高维生素、低氨基酸、低矿物质组半番鸭的羽毛生长最快,高氨基酸、高矿物质营养水平可能产生拮抗,使用于羽毛生长的物质合成受到影响。
  (4)粗纤维
  合适的粗纤维含量对肉鸭羽毛生长有一定的好处,粗纤维含量不足将会导致啄羽等现象发生。应根据肉鸭的品种及上市日龄设计粗纤维水平。对于大型肉鸭如樱桃谷肉鸭、番鸭、半番鸭,在上市时间羽毛已经基本发育完全,处于换羽的第二个阶段,没有必要刻意追求羽毛生长,考虑到生长速度及上市体重,粗纤维水平一般控制在4%左右为宜。对于小型肉鸭如蛋公鸭、四点花麻鸭、板鸭等,虽然上市日龄并不小,但是由于其个体小(大约在1-2kg),基本上以活鸭出售给消费者或者需要手工宰杀拔毛进行后续处理,如果羽毛生长达不到要求,外形和脱毛干净程度会受到影响,降低宰杀效率,同时影响销售。这些类型的肉鸭可以在饲料配制中,适当增加粗纤维含量,以5%-8%为宜,可使用含粗纤维较高的小麦麸、全脂米糠、啤酒糟、白酒糟、统糠等原料。这些原料的具体使用量,必须与鸭品种和基础日粮成分匹配,否则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含粉率过高等问题,并且应结合其他原料的质量情况以免使肉鸭羽毛达到上市要求而体重不足的情况发生。一般生长速度快的大型肉鸭比生长速度慢的肉鸭发生啄羽的几率大得多,除与肉鸭本身遗传因素有关外,也与饲料的粗纤维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5)矿物质
  矿物质虽然在饲料中占的比例不大,但是作用至关重要。钙磷的来源丰富且价格便宜,部分生产企业往往过量添加。钙磷比例失调,会降低肉鸭对锌的利用率,导致肉鸭羽毛生长受阻。锌参与了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是多种酶的成分。缺锌会导致羽毛脱落,发育不全和啄羽。硒的缺乏会引起羽毛生长不良,饲料中一般含硒0.1-0.2mg/kg即可,如果超过5mg/kg会导致羽毛蓬松。钠和氯是维持体内渗透压、酸碱平衡、离子平衡的主要元素,如果缺乏将导致羽毛生长不良,特别是啄毛现象发生。瞿明仁曾对用于板鸭制备的肉鸭进行试验发现,在饲料中添加1%硫酸钠和2%的硅酸钠对羽毛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板鸭产品的竞争力。硅占羽毛总无机质的77%,生长后期采用稻谷育肥促进羽毛生长的原因就是谷壳中含有丰富的硅,这也是在饲料配制中使用部分含粗纤维较高的原料原因之一。饲料提供足够肉鸭自身生所需含硫氨基酸后,多余的含硫氨基酸才会用于羽毛的发育,形成羽毛的组成部分。如果硫酸铜的含量过高将会导致肉鸭对含硫氨基酸的需求增加,不但增加了成本并且使羽毛发育变差。
  一般出现矿物质缺乏的现象相对较少,如果出现矿物质缺乏导致的羽毛问题可以进行如下处理:当缺少食盐时可在1-2d的饲料中添加0.5%-1.0%食盐,给予充足饮水,然后再降至正常水平0.3%-0.5%;当缺少硫时可以在饲料添加1%-2%羽毛粉或者1%-2%的石膏粉,同时保持钙磷平衡。
  (6)原料质量
  饲料成品霉变或者原料霉变都会使肉鸭的羽毛生长受阻,蓬松、无光泽。霉菌毒素降低了肉鸭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以及采食量。霉菌毒素可导致饲料(原料)中营养成分含量发生变化,能值降低,氨基酸及维生素的结构发生变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原料也不能用于肉鸭饲料的配制,以免引起肉鸭中毒或者造成不良反应。在肉鸭饲料中使用棉粕要根据质量进行调整,棉酚含量高时易引起啄羽。因此,霉变的饲料和原料不要用于肉鸭的饲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7)饲养模式
  肉鸭养殖通常有网上平养、地面平养、笼养3种方式,以网上平养和地面平养居多,笼养方式并不多见。地面平养又分为地面旱养、水面养殖(多见于水资源丰富的华东、华南一带)等方式。这几种饲养方式以水面养殖的羽毛质量最好,表现为整体度高,色泽光鲜,羽毛丰满,网上平养的最差。长势以网上养殖最快,耗料最低。同样的饲料用于不同的饲养模式,会有不同的羽毛生长结果。实际生产中,水面养殖的肉鸭除发生羽毛生长速度慢外,其他羽毛相关的问题较少,网上平养和地面旱养出现啄羽、掉毛等现象相对较多,水养的料肉比高出网上同日龄约0.1-0.2左右。所以,针对不同的饲养模式,必须对氨基酸水平及其他营养素进行调整,确保肉鸭能采食到满足自身生长及羽毛生长的各种营养物质。
  (8)结语
  影响肉鸭羽毛生长的营养因素是可控的,能通过营养调控解决。作为饲料生产企业,在配方设计时应该从多方面考虑,避免由于设计失误导致产品缺陷。如果同一批或者相同配方饲料在个别地方发生羽毛方面的客户投诉或羽毛生长不良情况,一般都是饲养管理或者疾病所致,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如果出现较多客户投诉或非管理及疾病所致的羽毛生长问题,首先应对饲料进行更换,然后分析原因。对使用的饲料常规指标如蛋白、钙、磷、粗纤维等进行检查,了解设计值是否合理,实测值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对原料追溯,跟踪预混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使用情况,逐级分析排查,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5.高温季节如何确保鸡获取足够的能量?
  答:一般来说,鸡在高温季节的采食量相对较低,因而能量部分的进食量也低,这并不是说鸡在此时对能量的需求不迫切了,而是被一些复杂的机体生理机制制约了。鸡只通过采食饲料摄入能量有两层应用:一是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生存的需要。二是保障产蛋、增重所需的物质基础--生产的需要。当环境温度比较低的时候,鸡为了生成更多的体热以保障和维持适当体温会增加能量摄入,当环境温度比较高时,环境的热量就如同环境“能量”,它部分的替代了通过采食获取的能量,鸡用于维持生存需要所消耗的能量会少些,也就是说为维持体温等正常生理代谢所“燃烧”的能量不用很多就能满足机体需要。另一方面,炎热高温季节,鸡的消化系统会因热应激而发生一定程度的紊乱,使得食欲降低还使得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率降低,鸡还要通过大量饮水不断排泄来降低体温,这又会使得营养物质包括能量物质未经充分利用就被排出体外了,还有研究表明,鸡在环境温度23oC左右体热产生最低(机体产热接近于散热),而当环境温度超过27oC时鸡的机体会自然反应启动机体的降温机制,如某些血管开始扩张,以便有更多的血液流向冠、髯、腿、脚等部位来为头部散热,这种防卫机制的活动是会消耗能量的,又如鸡的张口喘息,喘息活动本身是散热的但又会使得机体产热从而消耗能量。
  无论蛋鸡产蛋还是肉鸡增重,都需要足够的能量用于生产还有生理维持。当温度适宜时,这些能量是可以从饲料中得到满足的。但是由于高温所致的采食降低而使得能量进食不足,这时,鸡为了生存和生产的需要就不得不动用体能储备来保障需求。而体能体脂的储备显然是很有限的。还应指出的是,包括蛋白质在内的所有营养成分在体内代谢过程中都不会100%有效,都会产生一些热能,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相比,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按比例释放的热量会更多些。这些体内额外产生的热会随喘息、排泄、血液循环来过载。这实际上是在透支能量,就是能量的潜不足或叫对能量的“潜饥饿”。鸡有“按能采食”的天性,但这种天性有时会被热应激所干扰误导--能量消耗多而补充又不足。
  能量是保证蛋鸡产蛋率和肉鸡增重的主要营养物质,在高温季节,它的损耗是逐步的、隐形的,对产蛋和增重的影响也是逐步的和隐形的。在蛋鸡表现为高产蛋率不能持久,在肉鸡表现为增重迟缓,饲料报酬低。有的养殖户认为在夏季可以调高饲料蛋白来保障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同时调低饲料能量浓度以促使鸡多采食,这样就可以保障鸡群的生长与生产目标,这在理论上说是可行的,也有一定效果,可这是不够的。因为生存和生存的需要再加上炎热高温使得能量的消耗大于能量的补充,使得部分蛋白质被转作能量用。能量的潜不足还会影响鸡的抗病力,由于需要动用体能体脂储备来满足生存生长需要,又因为体能体脂的储备还是机体抗病的“预备队”,一旦这方面储备不足而机体又要动用这种储备来抗病时,就会呈现“后方空虚”,机体缺乏产生足够的免疫球蛋白的物质基础。体能体脂储备还是气温逐渐降低后的体热补充源,在高温过后天气逐渐转凉后,这种储备还是应对冷应激的主要物质保证。
  高温季节保障能量足够摄入的有效办法是及时在饲料中添加新鲜的油脂。油脂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提供的能量充足且优质,还有助于提高脂溶性维生素的利用率,油脂充足等于多添加了维生素A、D、E、K。这又提高了机体抗病力。油脂的添加一般可按2%-4%添加,同时可按每千克饲料添加250毫克维生素C,以缓解热应激。此外,清凉的饮水,水帘降温设备也可以使鸡的采食量提高从而使能量进食提高。有资料表明,在30oC以下时,环境温度每降低1oC,鸡的维持能量需要量就增加3%。15oC的凉水会比30oC的温水使采食量增加10%。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