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 ng/g
霉菌毒素种类 1.3 饲养管理
试验肉仔鸡均自由采食、饮水,笼养,舍内通风良好,温度和湿度按照饲养规程进行控制,及时清理粪尿,并做好消毒工作。
1.4 试验仪器设备和试剂
1.4.1 试验仪器和设备
MK3型酶标仪、TDL-5型台式离心机、AR2140型电子分析天平、754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4.2 药品和试剂
酯化葡甘露聚糖为青岛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实验室合成;霉可吸购自北京奥特奇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总抗氧化能力 (T-AOC)、丙二醛(MDA)、羟自由基(OH)检测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5 检测指标及方法
1.5.1 生产性能的测定
试验开始、试验至15d和30d时,分别禁食12h,称取每只鸡的体重、称量各组初始饲料重和剩余饲料重,计算每组鸡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
1.5.2 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试验至15d和30d,每个重复选取一只鸡,分别禁食12h,心脏采血10mL,离心取血清,用以测定其抗氧化指标。血清丙二醛、羟自由基的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均采用试剂盒检测。
1.6 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试验数据用X±SD表示。
2 结果
2.1 霉变饲料中添加EGM对肉仔鸡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的影响
2.1.1 对肉仔鸡平均日增重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试验至15d,第5组肉仔鸡的日增重高于第6组,第6组高于第1组,第1组高于剩余各组;试验至30d,第1组肉仔鸡日增重最高,高于第5组,第5组高于第6组,第6组高于剩余各组。
表2 各组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 g/d/羽
时间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15d 2.1.2 对肉仔鸡料重比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试验至15d,第5组的肉仔鸡的料重比最低,低于第6组,第6组低于第1组,第1组低于剩余各组;试验至30d,第6组肉仔鸡的料重比最低,低于第1组,第1组低于第5组,第5组低于剩余各组。
表3 各组肉仔鸡的料重比
时间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15d 2.2 霉变饲料中添加EGM对肉仔鸡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2.1 对肉仔鸡血清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试验至15d,第2组肉仔鸡血清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试验至30 d,第2组肉仔鸡血清MDA含量显著高于第3组和第6组(P<0.05),第3组和第6组显著高于第1组、第4组和第5组(P<0.05),第3组和第6 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1组、第4组和第5组差异不显著(P>0.05)。
2.2.2 对肉仔鸡血清中羟自由基含量的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试验至15d,第2~6组肉仔鸡血清中羟自由基的含量显著高于第1组(P<0.05),第2~6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至 30d,第2组肉仔鸡血清中羟自由基的含量显著高于第3组(P<0.05),第3组显著高于第4组和第6组(P<0.05),第4组和第6组显著高于第1 组和第5组(P<0.05),第4组和第6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1组和第5组差异不显著(P>0.05)。
2.2.3 对肉仔鸡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由表6可以看出,试验至15d,第1组、第5组和第6组肉仔鸡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第4组(P<0.05),第4组显著高于第2组和第3组(P<0.05),第1组、第5组和第6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2组和第3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至30d,第5组肉仔鸡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第1组、第4组和第6组(P<0.05),第1组、第4组和第6组显著高于第3组(P<0.05),第3组显著高于第2组(P<0.05),第1组、第4组和第6组差异不显著(P>0.05)。
表4 各组肉仔鸡血清中丙二醛的含量 nmol/mL
时间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15d注:同行右上角有不同的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同行右上角有不同的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
表5 各组肉仔鸡血清中羟自由基的含量 U/mL
时间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15d表6 各组肉仔鸡血清的总抗氧化能力
时间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15d 3 讨论及结论
3.1 霉变饲料中添加EGM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霉菌毒素成为降低生产性能和危害动物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陆江宁等(2007)报道,霉菌毒素可以导致动物的采食量减少、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等,且以幼龄畜禽最为敏感。苏军等(2006)报道,饲喂被镰刀菌毒素污染的饲粮降低了仔猪的生产性能,随霉变玉米替代比例的增加,采食量和日增重降低程度增加。关于不同种类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而葡甘露聚糖及其酯化产物作为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侯然然等(2008)报道,基础日粮中添加0.1mg/kg的黄曲霉毒素B1(AFB1),肉鸡的日增重、日采食量显著下降,料重比提高;在0.1mg/kg AFB1日粮中加入0.10%葡甘露聚糖,明显改善肉鸡的生产性能。苏军等报道,在含25%的污染玉米饲粮中添加0.20%的葡配甘露聚糖可改善镰刀菌毒素污染饲粮导致的仔猪生产性能下降现象。本试验结果显示:在霉变饲料中添加0.20%EGM、0.10%霉可吸及饲喂常规饲料,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效果优于添加0.05%、0.10% EGM及饲喂霉变饲料,而且添加0.20%EGM组的效果与正常组最为接近。显然,在天然霉变饲料中添加0.20%EGM是适宜的。李华等(2009)、马小明等(2009)、付学锋等(2008)分别报道,在添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或T-2毒素的饲料中添加0.10%EGM是适宜的,可以显著增加小鼠的采食量和日增重。本试验结果与其有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可能由于霉变饲料往往是多种霉菌毒素同时侵染所致。与添加单一霉菌毒素相比,由于种类极其复杂,可能提高了EGM的添加剂量。
3.2 霉变饲料中添加EGM对肉仔鸡血液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氧化损伤是霉菌毒素危害动物健康的主要病理学基础,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变化也是检测吸附剂吸附霉菌毒素效果的良好标志。李华等(2009)、马小明等(2009)、付学锋等(2008)分别报道,在添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的小鼠饲料中添加0.10%EGM可以降低上述毒素对小鼠的氧化损伤。侯然然等(2008)报道,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0mg/kg的AFB1和0.10%的葡甘露聚糖能使肉仔鸡的血清抗氧化指标及器官指数恢复正常水平。本试验结果显示,霉变饲料中添加0.10%EGM、0.20%EGM和饲喂正常饲料时,肉仔鸡血清MDA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霉变饲料中添加 0.20%EGM和饲喂正常饲料时,肉仔鸡血清OH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霉变饲料中添加0.20%EGM时,肉仔鸡血清的总抗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可以看出,霉变饲料中添加EGM,可降低霉菌毒素造成的氧化损伤,从血清氧化指标变化看,添加0.20%的EGM效果最好。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