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知识 -> 养殖
新引进种猪的管理
时间:2009-11-11 16:56:03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唐萌萌
集约化养殖场为加速或改善猪群的遗传生产性能,不可避免地需要从自有生产体系外引进活体、精液或者胚胎。对于自有猪群健康风险而言,精液或者胚胎的风险较小,但这两种方式被采用的机会也较少,而 活体引进是最常见也是风险最大的一种方式。为降低活体引进对自有猪群健康的冲击,非常有必要考虑供种方和受种方的健康匹配以及隔离等工作。 1 健康匹配 生产上能够正常运转的猪群可以定义为微生物达到平衡状态的微生物复合体(不携带病原微生物的猪群是不存在的)。事实上,很难选择到和自有猪群病原微生物群完全一致的供种方。并且,从技术匹配度来讲,也 无法做到也没有非常大的必要去界定供种方和受种方猪群所携带的所有病原。猪群自有的微生物平衡状态受到破坏时,一些病原微生物的经济影响性就会表现出来,这些表现出经济影响性的病原微生物不是外来的,是 原有平衡状态被破坏后所呈现出来的。基于此逻辑,既要对供种方临床上观察呈健康状况的猪群进行一些经济影响性病原检测,也有必要搞清楚自有猪群的经济影响性病原的状况。 健康匹配需要遵循如下原则:⑴ 清楚双方猪群存在的主要经济影响性病原。⑵ 从比自有猪群健康水平高或者相当的猪群引进种猪。⑶ 坚决不从比自有猪群健康水平低的猪群引进种猪。具体主要包括:最 近6个月猪场生产数据的参考或者现场两周以上的临床观察;送检样本的现场采集监督以及备份样本的贮藏检测、检测方法、检测试剂、结果解释的共同认定。 2 隔离 隔离是将新引进的种猪饲养在远离自有猪群区域的措施,可以降低新引进种猪引进病原的可能性(保护自有猪群),同时利于保护新引进种猪;确定健康匹配时的参考因素(数据分析、现场观察、实 验室检测)是代表当时的健康状况,不完全代表种猪到达时的健康状况;避免新引进猪只直接暴露于大量自有猪群的病原微生物之下(刚经过运输的猪只的抗病能力较弱)。 尽可能让新引进种猪和自有猪群之间没有接触,包括:⑴ 隔离舍经过清洗消毒后,至少应有2周的空置期(室内温度低于5℃时,空置期应不少于4周);⑵ 理想状态下,新 引进种猪饲养在距离自有猪群直线距离l00 m以外的区域;⑶ 最低要求新引进种猪饲养区域和自有猪群之间至少有一道完全阻隔的实心墙。新引进种猪的邻居最好是即将出售的育肥猪(若有问题时,可 及时处理新引进的种猪和疑似被感染的育肥猪);⑷ 专用的隔离舍、专用生产工具、专用饲养人员(此饲养人员最好具备兽医临床经验),避免隔离期间物资、人员的交叉;⑸ 隔离舍的排泄物不允许流向自有猪群的猪舍。或 者采用集中处理隔离舍内的粪污并对这些进行烧碱消毒的方式。 在饲料中或者饮水中添加常规预防量抗生素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每日对新引进的种猪进行临床观察并记录异常状况;采样并对关注的病原进行监测。 隔离期内,依据临床观察或者检测结果,迅速决定如何处理这些新引进的种猪,避免外源性病原对自有猪群造成严重的健康冲击。一般采用两周观察期。隔离期内一般不接种疫苗;对每一批到达的种猪均需要进行隔离,即 使是来自同一供种场同样如此。 3 适应 适应就是让新引进的种猪在可控制的环境中,与自有猪群已存在的病原接触,以使猪只对这些病原产生免疫力,而又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的过程(相当于控制性地使用自有猪群的病原对新引进种猪进行接种)。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