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知识 -> 养殖
对虾健康养殖与疾病预防
时间:2009-11-20 12:07:47来源:作者:李磊
在养虾业的发展过程中,虾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虾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为制约养虾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病毒性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虾病的发生,不仅是病原体侵袭的结果,还与对虾本身的抗病能力及养殖环境条件和养殖者的饲养管理技术等密切相关。因此,对虾养殖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施对虾的生态健康养殖,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病。   对虾的健康养殖和疾病预防技术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   1、1科学建池   选择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科学建池是健康养殖和疾病防治的基础。选择在风浪小,地势平坦,水流畅通,无污染的库湾或河口海岸滩涂建造虾池。虾池要进排水分开,虾池大小、布局、深度及其它生产管理设施进行科学合理配套。   1、2搞好虾池的清淤和消毒   池塘是对虾养殖的载体,同时也是各种病原体寄生和繁衍的场所。所以,虾苗放养前必须使用漂白粉、二氧化氯、生石灰、敌百虫、茶麸等药物彻底清淤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及致病生物清除携带病原的中间宿主,清除不利于对虾生活、生长的因素,切断病毒病原体传播途径,创造良好的池塘环境。   1、3选择优质虾苗   选择优质健壮的虾苗放养是获得养殖成功的关键。虾苗外观要求大小均匀,形态完整,游动活泼,反应灵敏,逆游能力强,体表透明光洁,体10厘米以上。   1、4选择优质饵料   养殖全程使用人工优质配合饵料,尽量少投或不投喂鲜活饵料,若要投喂鲜活料,须经检测确定不携带病毒,并用20克/米3高锰酸钾消毒。   1、5做好水体定期消毒工作   养殖过程中,除了正常排换水外,每隔15~20天用0.3~0.5克/米3聚维酮碘或二氧化氯等消毒药物进行养殖池水体消毒杀灭病菌。   1、6建立防病隔离制度   养殖机械及工具要做到专池专用,并经常用高锰酸钾或漂白粉等消毒剂消毒。一旦出现虾病,发病池的池水未经消毒不能排出,以免传染其他虾池。   2优化和改良养殖环境   2、1合理的放养殖环境   科学合理的放养密度有利于优化养殖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尤其是保持养殖水体的微生态平衡,保持水质稳定,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从而提高池塘单产和效益。合理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养殖设施配套情况及养殖者自身管养水平而定。   3、2维持虾池稳定的水色   通过施肥或适宜添换水培养绿藻、硅藻等为主的水色并保持适宜的透明度(30~50厘米),在池内接种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同时控制细菌、真菌、有害藻等致病微生物的繁殖,形成平衡的微生态环境,从而有效地维护水环境稳定。   2、3使用水质保护剂   养殖中后期,由于残饵、粪便和其他有机碎屑等大量蓄积,引起底质和水体环境日益恶化,极易诱发虾病。因此,必须定期使用沸石粉、白云石粉和生石灰等水质保护剂,以有效地抑抑制有害菌繁殖和水体中的氨态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产生,增加水中溶氧,改善和优化养殖水环境,促进养殖对虾正常生长。   3、4强力增氧 使用增氧机械强力增氧,以满足高密度精养虾池对虾生命活动的需要,而且不断搅动池水环流,还具有改善水体分层现象。充足的溶解氧还可氧化有机废弃物分解成单细胞藻类生长所需的无机营养盐,增强水体自净功能,改善水质条件,为对虾创造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  2、5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药物有良好的防治病害作用,但经常或过量使用会影响对虾品质,增强病原体的抗药性和污染养殖环境。因此,在病害防治过程中应做到正确诊断和对症下药,选用疗效好、副作用小的药物,生物制剂和中草药。   3提高对虾自身免疫力和抗病力   3、1繁殖基础饵料生物   基础饵料生物是指虾池内天然的藻类和对虾可利用的其他生物的总称,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对虾所需要的营养成份,是仔虾和幼虾最好的天然饵料。对虾吃它不仅长得快、体质健壮,而且对降低养殖成本,减少饵料对池底的污染,增强对虾免疫力和抗病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生物饲料,特别是浮游植物还有净化水质,吸取水中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减少对虾的危害。   4、2选用优质配合饲料   对虾配合饲料要颗粒均匀、营养方面、质优、水中稳定性好、饵料系数低,这样不仅可满足对虾生长的营养要求,又可减少水质、底质污染、避免虾病发生。在使用配合饲料中,要两种以上优质配合饲料交替使用,使营养起互作用,避免长期单一品牌的饵料。定期在配合饲料中拌入3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