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知识 -> 养殖
对虾腮病的诊断
时间:2009-11-20 12:07:54来源:作者:唐萌萌
  近几年,对虾的红体病、白斑病已受到了养殖业者的高度重视,而对虾的腮病却往往容易忽视。生产中,有的池塘常因腮病严重而不得不中途排塘;有的又因腮病治疗不及时而诱发了红体病、白斑病;也有的是防治措施不力,不得不提前收虾,致使养殖收益大幅度降低。事实上,腮是对虾的重要呼吸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将水中的溶解氧扩散到血液中,同时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由于对虾腮丝的细胞壁很薄,且必须长期与复杂多变的水环境直接接触,而使腮非常容易受到刺激或成为寄主发生病变,其病变程度直接关系到对虾的呼吸、代谢、生长和健康。一般而言,健康虾腮具有如下特性:腮盖光滑、半透明,腮丝平滑、干净、整齐,略有弹性,无异物附着。凡不符合以上特征者均视可为病腮。具有病腮特征的虾病即可称为对虾腮病。腮病的分类方法很多,如可依病原和病因分为细菌性、真菌陛、附生原生动物、附着藻类、水质恶化、营养不良等。但在现今大多数池塘尚不具备显微检验,还不能确定病原的条件下,为了更直观、方便,现仅依病腮的表面症状将腮病划分为:肿腮病、黑腮病、烂腮病、绿腮病、红腮病、黄腮病、气泡病、虫腮病,共八类。笔者根据多年临塘经验,对上述对虾腮病的症状、病因、防治分别总结如下,仅供业者参考。
  一.肿腮病
  症状
  分两种情况,一是腮丝水肿,初始腮丝呈白色,而后灰白色,腮丝肿胀,腮部明显肿大,腮小叶上的细胞空泡、变性,有的无细胞的完整结构,重者萎缩变形成皱褶状。病虾明显呈现头大身子小,游动缓慢,离群浮边;二是腮盖内膜肿胀,初始内膜有液泡,内有透明液体,而后变成透明果冻状物体充塞在腮盖两侧,腮盖边缘透明变薄,并向里弯曲。
  发生原因
  具体原因尚无定论。第一种情况多发生在放苗后l周至2周,特别是在水环境剧烈变化之后最易发生,其原因可能是对虾免疫力降低,水盐平衡系统出现障碍所致;第二种情况多发生在高温季节,其原因可能是虾体抗炎反应形成。本病并非是爆发性疾病,一般发病率不会超30%。
防治方法
  第一种情况,降低投苗前后的水环境差别,特别是盐度差;及时投喂高质量饵料,提高对虾体质;适时进行水环境消毒;局部泼洒0.3ppm的恩诺沙星。第二种情况,适当肥水,添加生物制剂,提高水体抗突变能力;投喂抗菌药饵;脱壳前注重水体消毒。
  二、黑腮病
  症状
  也分二种情况,一是病虾鳃区出现灰黑色条斑或整体灰黑,镜检可见鳃丝上黏附数量不等的污物,轻者仍可进食,重者浮边呈浮头状,不久即因呼吸衰竭而死。。二是腮丝末端出现烧灼状病变,发病初期,肉眼看不出明显症状,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辨别,发病中后期,腮丝病变加剧,肉眼可见明显的条状或片状黑腮。此症危害是鳃丝细胞坏死,失去呼吸机能,进而影响虾的摄食和生长,尤其是在蜕皮期或低溶氧时均也可引起大批死亡。这二种情况如不及时救治,久之也可转为烂腮病。
  发生原因
  均为非生物因素引起。第一种情况是由水变造成,比较常见,是水变后死亡的生物尸体,聚集成团丝状,粘附在对虾的腮丝的结果。用烧杯观察变水,有的有大量悬浮呈丝状或细棒状的污物,俗称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