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形寄生虫病
该病是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于羊肝脏、胆管所致。
1、病原与流行情况:肝片吸虫成虫在胆管内产生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并与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适宜的条件下经10-25天孵化出毛蚴,它遇到中间宿主椎实螺,则侵入其体内,经过几个发育阶段最后形成尾蚴。尾蚴自螺体逸出附着于水生植物上或水面上形成囊蚴,羊在吃草或饮水时吞食了囊蚴而感染该病。每年的春季、夏末、秋初发病。
2、症状:急性型病羊,初期发热、衰弱、离群落后,叩诊肝区半浊音界限扩大、压痛明显、贫血、粘膜苍白,严重者几天死亡。慢性型病羊主要表现消瘦,贫血、粘膜苍白、食欲不振、异嗜,被毛乱无光泽,眼睑、颌下、胸前、腹下出现水肿,便秘与下痢交替发生。
3、病理变化:急性死亡的可见到急性肝炎和贫血现象,慢性的可见增生性肝炎,胆管内可见虫体。
4、防治措施
(1)定期驱虫:每年春秋两次进行驱虫。
(2)药物:丙硫咪唑按每千克体重5-15毫克,口服。或皮下注射碘硝酚20%,每千克体重注射0.5毫升。另外,驱虫散、四氯化碳、硝氯酸等也可。
螨病
1、病原与流行情况:羊螨病是由疥螨和痒螨寄生在体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螨病又叫疥癣、疥虫病。短期内可在羊群中传播漫延,危害严重。虫体肉眼不能见到,疥螨和痒螨一生都在宿主体上度过。通过接触传播或通过被螨及其卵所污染的厩舍、用具所间接接触引起感染。主要发生于冬季、秋末和春初。
2、症状:疥螨病一般寄生于皮肤柔软且毛短的部位,痒螨则发生于被毛稠密的部位。发生该病时,可见病羊不断在围墙、栏柱等处磨擦,由于磨擦和啃咬,患部皮肤出现丘疹、结节、水疱甚至脓疱,以后形成闸皮和龟裂。绵羊患疥螨病时,因病变主要在头部。患部皮肤如干涸的石灰,故有“石灰头”之称。羊患痒螨病时,可见患部有大片被毛脱落。
3、防治措施
(1)可选用伊维菌素、碘硝酚等药物注射。
(2)应用除癞灵,按说明涂擦患部。
(3)定期药浴:适用患畜数量多。每年的5-6月份剪毛后,气候温暖时,对羊群适时药浴,会取得满意效果。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