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知识 -> 养殖
春季雏鸭的饲养管理
时间:2010-04-16 10:53:26来源:中国乡村网作者:刘烨

雏鸭主要有三个生理特点:一是生长发育迅速,四周龄时比出生时体重增加24倍,七周龄时增加60倍。二是调节体温机能弱,难适应外界温度变化,刚出壳的雏鸭体小娇嫩,绒毛稀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弱。三是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弱,但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此生理特点致使雏鸭较难适应春季忽高忽低的气温变化,在饲养上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一、做好通风保温措施初出壳的雏鸭体小,绒毛稀少,保温防寒能力差,春季气候多变,容易发生感冒和拉稀,育雏期间要十分注意保温,并尽量保持温度平稳,切忌温度忽高忽低,以免影响雏鸭生长发育。育雏鸭的适宜温度为:1-3日龄30℃,4-7日龄25℃,2-3周龄20℃-25℃,3周龄后常温饲养即可。温度适宜与否,应根据雏鸭神态来判断,当温度过低,雏鸭会聚集打堆,不愿采食,不断鸣叫;温度过高,雏鸭则远离热源,张口呼吸,饮水增加;温度适宜,雏鸭分散均匀,自由采食,活泼好动,安静休息。二、密度适宜,严防打堆饲养密度与育雏室内空气的卫生状况,以及鸭群的健康生长有直接的关系。鸭群的饲养密度过大,室内空气污浊,二氧化碳量增加,氨味浓,卫生环境差,鸭群常发生抢水争食现象,出现饥饱不均,若温度调解不适宜,雏鸭常互相堆挤,致使部分雏鸭被闷死或压死,影响生长发育;鸭群密度过小,房舍及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人力增加,育雏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下降。因此,必须掌握适宜的饲养密度,适时分群,严防打堆。特别是在下半夜,要注意观察雏鸭动态,及时赶堆。雏鸭适宜的饲养密度为:1周内每平方米25-30只,二周龄15-20只,三周龄以上5-7只。对于饲养量大的鸭场(户),可按大小、强弱、年龄等不同分为若干个小群,每群以200-300只为宜,一周以后再进行调整一次。三、合理光照合理的光照,可以加强雏鸭的血液循环,加速其机体新陈代谢,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有助于钙、磷物质的吸收,促进雏鸭骨骼的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雏鸭健康成长。一般3日龄以内要全天光照,以后每周减少2-3小时,4周龄后自然光照饲养即可。四、适时饮水开食雏鸭出壳24小时后,应先给予饮水然后再开食,第一次饮水叫“潮水”,在第一次饮水中要加入“生物止痢王(禽用)”,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雏鸭饮水后有吃食表现,此时即可进行开食。五、调教下水,逐步锻炼放牧鸭属水禽,适于放牧饲养,对于地面平养雏鸭5日龄开始,就要调教下水。开始1-5天,可以在室外铺一张尼龙薄膜,四周垫高,中间倒上清水,水深2厘米左右(水温不宜太低),把鸭放进去。开始时每天1-2次,每次约5-1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时间。每次下水上来后,都要让雏鸭在无风温暖的地方,梳理羽毛,待羽毛干后再赶回舍内。用此法锻炼下水,5日龄以后,就可以让其自由下水活动了。雏鸭自由下水活动以后,即可进行放牧。开始时应在鸭舍附近放牧,待其适应以后,可慢慢延长放牧路线,选择理想的放牧环境。放牧时间开始时每次20-30分钟,以后慢慢延长,但不要超过2小时,放牧的次数也不要太多,以每天上下午各一次为宜。放牧时要注意防止狗、猫、鼠或其他野生动物侵袭。六、搞好清洁卫生,保持圈窝干燥要经常打扫舍内外卫生,保持鸭舍圈窝清洁、干燥;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勤换垫料,及时清除粪便;喂料用具每次用后要清洗干净,并经常用“洁王”和“猎神”交替消毒;饮水要清洁干净。大型养鸭场,应建立卫生防疫制度,养殖场出入口要设置消毒池,病雏、死雏鸭不能乱扔,发现病鸭要及时隔离治疗,定期搞好免疫接种,防止疾病传播。常用免疫预防程序为:雏鸭1周龄后可进行鸭瘟、禽出败疫苗进行预防接种,10-20日龄时注意鸭瘟病毒性肝炎血清1次,60日龄时再用鸭瘟疫苗免疫一次。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