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种鸡在采用地面平养和两高一低饲养或笼养育雏时都离不开垫料(或垫纸),垫料质量的好坏以及管理的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种鸡饲养的成败。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重视垫料的管理,包括垫料的种类和特点、选用垫料的原则、育雏育成期及产蛋期的垫料管理、蛋箱垫料的管理、垫料质量及正确储存合理使用垫料等。 1垫料的种类及特点。肉种鸡生产中可供选用的垫料主要有:刨花、切割后的麦秸或稻草、稻壳、锯末、沙子(仅适用于育成期和产蛋期)等。各种垫料的特点如下:锯末有较多灰尘,有可能被鸡采食,不宜使用;麦秸或稻草易结块、不疏松,且容易发霉;稻壳易结块较疏松但吸湿性差,还有可能被鸡采食,最好和其它垫料混合使用;刨花不结块较疏松,且有较好的吸湿性和降解性,是较好的垫料。 2选用垫料的原则 2.1选用的垫料应稀释、疏松、干净卫生、吸湿性好、低尘、无污染、有生物降解能力,并且要有可靠的生物安全保证,使鸡群舒适。若使用稻壳作垫料,因其粉尘大,最好过筛后再使用。 2.2选用垫料时应考虑垫料的经济适用性。使用何种垫料不仅取决于经济因素,而且与原材料的市场供应情况密切相关。垫料应容易购买,来源可靠且价格低廉。使用足够的高质量的垫料原料,保证垫料干燥、暖和并覆盖整个地面。 2.3选择无灰尘的垫料原料,避免过分潮湿;避免使用已经使用过的垫料;更新的垫料应经过消毒处理。 3育雏期的垫料管理。育雏期是种鸡一生中最薄弱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垫料管理的好坏对育雏期的成活率和均匀度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育雏期垫料管理的重点主要是:垫料的消毒、垫料的厚度及平整性、垫料的温度及湿度控制、笼养育雏垫纸的特殊管理等。 3.1垫料的消毒。垫料应经消毒并保持干净卫生,避免使用发霉变质、污染结块的垫料;同时,应勤翻、勤换垫料,防止潮湿;进鸡前应对垫料进行细菌、霉菌监测,超标禁用。 3.2垫料的厚度及平整性 3.2.1建议1日龄垫料厚度为5—7cm。刨花或稻壳6公斤/平方米、扎碎的麦秸1.25公斤/平方米;使用刨花作垫料时,应均匀铺设5-7厘米,如果垫料处理有问题,而且鸡舍垫料温度能达到28-30℃,可以适当减少垫料厚度;为了更易冲洗及垫料管理,建议鸡舍采用水泥地面;垫料应铺设在干燥的地面上,铺设应均匀,这样有利于饮水器的管理;冬天厚垫料育雏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3.2.2垫料应平整。垫料不平,会限制雏鸡的采食和饮水,从而影响种鸡的生长发育和均匀度。凸凹不平的垫料会造成地面温度不均衡,令雏鸡拥挤在凹陷的地方,不利于雏鸡找到饲料和水,特别是在这些对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的阶段。 3.2.3保持垫料均匀分布。通常灯光最亮的地方垫料较少,因为亮光点使鸡群的活动性增加而将垫料刨掉。垫料少的地方鸡粪较多,造成周围的垫料也较少。裸露的地面通常与进入鸡舍的冷空气直接下降有关,这些地方应增加垫料。 3.3育雏早期垫料的温度很关键。育雏时切记,垫料温度对保持雏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远比空气温度重要得多。如果垫料温度是 27 ℃ ,则表明雏鸡育雏于真正的 27 ℃的温度条件下,这样就无须去过多关注鸡舍空气温度是多少。因此,无论潮湿的垫料在什么时候被放置到鸡舍,只要在进鸡之前垫料还没干燥,雏鸡真实的育雏温度一般要比控制系统显示的温度低 3-5 ℃ 。垫料潮湿并造成鸡群冷应激并不仅仅发生在冬天寒冷季节,夏天同样会发生类似的问题。 3.3.1根据气候条件、垫料状况以及季节变化,鸡舍需要提前24-72小时预温,以确保垫料温度在进鸡前达到32℃左右。同时应避免种鸡在冷潮垫料上饲养,如:初生重42g的雏鸡,正常环境条件下饲养至4天增至85g,但如在冷潮垫料上饲养,4天只有70g左右。表一、表二、表三分别显示了育雏早期垫料温度的重要性。表一:垫料温度对增重的影响(荷兰450万只商品鸡统计数据) 垫料温度(℃) 饲料报酬率 日增重 20 1.52 50 22 1.51 50.6 24 1.5 51.2 26 1.49 51.8 28 1.48 52.4 30 1.47 53 32 1.46 53.6 差异(20-32) 0.06 3.6 表二:垫料温度对雏鸡早期死亡的影响(美国360万只雏鸡冬季育雏的结果) 7天死亡率 垫料温度 〈0.99 26.7 1.0-1.99 25 2.0-2.99 24.7 3.0-3.99 24.1 〉4 22.5 最好的10家 27.5 最差的10家 22.8 表三:不同垫料温度对鸡群生产性能的影响 垫料温度(℃) 25 30 7日龄体重(克) 151 165 日增重(克) 51.5 53 到1.5公斤时料肉比 1.48 1.45 3.3.2关注鸡舍内上下的温度差异。一般来讲,地面的空气温度与60cm处的温度相差2-4℃。表四中的实验室数据表明,在实验室内,空气温度和垫料温度基本一致,但在实际生产中,两者有明显差异,一般相差3-8℃,该试验说明:第一周的垫料温度应保持在29.4℃以上。同时垫料温度太低,也容易导致腹水症的发生率增加。表四:垫料温度对腹水症死亡率的影响 空气温度(℃) 3周末 6周末 第1周 第2周 第3周 体重(磅) FCR 死亡率% 腹水症死亡率% 35 32.2 29.4 1.768 1.35 2.29 0.83 32.2 29.4 26.7 1.752 1.37 3.12 0.83 29.4 26.7 23.9 1.746 1.39 1.67 0.62 26.7 23.9 21.1 1.664 1.42 4.79 2.5 3.4垫料湿度。育雏前3天的垫料湿度控制在10%,以后控制在25%。 3.5笼养育雏垫纸的特殊管理。许多笼养种鸡用户对垫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际上,笼养鸡育雏时也应考虑垫料的温度,笼养鸡的垫料就是垫纸。笼养鸡育雏时,在最初几天里最好在笼具内铺设1/2-2/3经过消毒处理过的垫纸,并使雏鸡到达前垫纸的温度达到30℃以上,这样有利于初生雏卵黄的吸收利用,提高雏鸡成活率和均匀度。 3.6育雏期在垫料(或垫纸)管理上应注意的问题:清理料盘中的垫料不能直接撒在垫料上;垫料潮湿时必须及时更换;应特别注意饮水器周围的垫料必须干燥;洒水加湿时应避免造成垫料下的地面存水;不能直接将水洒在垫料上。笼养育雏时,垫纸湿后应及时更换。 3.7重视育雏早期垫料(垫纸)的温度管理。建议育雏期的垫料(垫纸)温度第一周达到32℃,第二周达到29℃。 4育成期和产蛋期的垫料管理。育成期如果饮水器管理不善会造成垫料潮湿,潮湿的垫料可产生氨气,并且能造成公鸡脚底溃烂而发展成成年公鸡严重的腿病问题,必要时在育成、产蛋期可以据情适当控水。育成期每天应清扫垫料上的羽毛。育成期和产蛋期应每天翻垫料,垫料板结时可用煤铲翻松;冬季如果用热风炉取暖,导致垫料太干时可适当喷些水,以避免出现粉尘;太脏的垫料、潮湿垫料和发霉垫料要及时更换,尽量不要图省事,往湿垫料上添加新垫料。笼养鸡在育成期和产蛋期笼具垫网上的粪便每周应至少清理两次,以确保垫网的清洁。5产蛋期蛋箱垫料的特殊管理。应保持蛋箱中垫料的干净卫生、不能缺失,如有粪便应及时清理更新。 6努力提高并改进垫料质量 6.1垫料质量差会直接影响鸡群的健康。垫料如被霉菌或霉菌毒素污染,将降低鸡的生产性能;垫料潮湿,会增加鸡跗关节损伤和胴体等级降低的比例。 6.2实际生产中造成垫料质量差的原因主要是:垫料厚度太薄或太厚、潮湿结块发霉、全程不换垫料、垫料湿后再添铺新垫料、湿度高、饮水器设计与调整不合理、通风差、饲养密度高、高盐或高蛋白饲料、利用的脂肪质量差及疾病引起的肠炎等。 6.3改进垫料质量。湿度较低的垫料能减少空气中的氨气浓度,有助于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良好的垫料质量也会减少足底皮炎的发生。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良好的鸡舍通风换气;经常性翻动垫料;经常性出旧进新更换垫料;切实加强饮水器具管理等措施来改进垫料质量。同时,如果鸡群健康,环境良好,管理得当,通过饲料营养方面的策略也会有助于保持垫料质量:避免饲料中粗蛋白水平和盐分过高、避免使用消化率较差和粗纤维较高的原料、使用高质量的油脂,有助于避免肠道功能紊乱而造成的垫料潮湿问题等。 7正确储存合理使用垫料 7.1正确储存垫料。鸡场垫料应储存在干燥的地方;垫料储存时应避免受天气影响,而且应注意生物安全,防止虫害和野鸟接触。 7.2合理使用垫料,确保垫料干燥。避免因营养方面造成垫料潮湿。垫料进入鸡舍之前尽可能保持干燥,在比较温暖的气候情况下,新垫料最好在进鸡前几天就放入鸡舍,并且每天在温度较高时进行通风,使垫料干燥。鸡舍清洗消毒后,确保地面干燥后再放置新垫料或地面干燥后每天先进行一定时间的通风,使鸡舍完全干燥后再铺上新垫料。如果鸡舍安装有吊扇,鸡舍预温时可以开启,这样不仅能利用鸡舍上方的热空气,而且能增加鸡舍空气流动,有利于垫料干燥。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