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症状 现场观察种鹅群生产情况、精神状态正常,产蛋率,种蛋受精率均未见异常。多数雏鹅出壳后表现大肚与脐炎,俗称"大肚脐",病雏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腹部大,脐孔及其周围皮肤发红、水肿,多在5日内死亡或淘汰。有的表现下痢,排出泥土样粪便,1-2天内死亡。 二、病理变化 死胚恶臭,卵黄囊呈黄色泥土样,头部水肿较明显,肝、肾、脾可见出血斑。发生脐炎的死亡雏鹅可见卵黄未吸收或吸收不良,卵囊充血、出血,囊内卵黄液粘稠或稀薄,多呈黄绿色并发臭,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肝脏肿大,呈黄色,略肿大,有时可见散在的淡黄色坏死灶,肝包膜略有增厚。其它器官病变不明显。 四、防治措施 全群选用氟苯尼考、复合维生素B饮水,用药4天,停2天,再用药3天,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并控制鹅群下水时间;用福尔马林对孵化用具、入孵种蛋严格熏蒸消毒,对饲养场地及孵化厂房全面彻底消毒处理。 一些鹅场发病适逢天气干旱,种鹅场水池正属无水期,不易换水,易造成大肠杆菌大量繁殖;或受外来污水污染,病菌由污水传入,因此畜禽场应设法防止外来污水的污染,做好水源的清洁、消毒工作。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