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统免疫措施
1、新城疫
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是由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以腹泻和脊髓炎为主要特征。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本病流行特点为新疫区来势凶猛,发病率100%,死亡率80%以上。老疫区流行缓慢,发病率、死亡率较低,呈散发性发病,病程缓慢。有些鸽场,成年鸽不表现临床症状,只有乳鸽、幼鸽发病和大批死亡。
本病初期症状为羽毛蓬松,缩颈,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升高,出现一翅或双翅下垂,脚麻痹,病鸽普遍排泄黄绿色水样粪便,肛门周围粘有绿粪。出现阵发性痉挛,头颈扭曲,颤抖和头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约占5~30%。最后往往因全身麻痹而不能采食,缺水衰竭而死。幼鸽在感染后2天左右死亡,成年鸽感染有部分耐过,但往往发生神经症状后遗症。
本病需与禽脑脊髓炎以及鸽副伤寒相区别。禽脑脊髓炎有明显的震颤,但剖检时可见腹部皮下和脑有蓝绿色区,少数幼龄禽的单侧或双侧眼睛有同样的变色区。鸽副伤寒也有水样或黄绿色下痢及肢体麻痹,但无颈部皮下广泛淤斑性出血及颅骨、肌胃角质膜下斑状出血和胰腺大理石状病变,用抗生素治疗有效。
防制本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注射鸽Ⅰ型副粘病毒灭活油佐剂疫苗,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一般在3周龄免疫1次,必要时1周后再免疫1次,以后种鸽每年接种1次。可获得坚强免疫保护力。发生本病后尽早注射鸽Ⅰ型副粘病毒高免血清,或精制鸽Ⅰ型副粘病毒高免卵黄抗体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发生本病应立即封锁、隔离、消毒、严禁出售或引进种鸽,对未出现临床症状的鸽,应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同时应及时向有关专业技术单位求助,制定综合防疫措施。
2、鸽痘
鸽痘,别名白喉、传染性上皮癌由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毒病,在鸽的体表皮肤产生典型痘痂或鸽阮与喉形成 干酪样的沉积物。又称白喉或传染性上皮癌。鸽痘病毒,也通过接触传染或通过唾液、鼻分泌物和泪液污染饲料,饮水或空气传染。另也与蚊子和其它吸血昆虫叮咬传递病毒有关。幼鸽是主要的受害者,此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夏秋季发病率最高,秋季和冬初,皮肤型较多,冬季粘膜型最为常见,潜伏期为4至8天,如果没有发生并发症,病程一般为3~4周,病愈后具有免疫力。
⑴病原
由鸽痘病毒感染所引起,多发生在1岁以内之幼鸽,每年3~6月为主流行季,其他季节也会感染,对未接种疫苗的赛鸽构成严重威胁。
⑵症状:
① 皮肤型:发主在无毛的皮肤上,如眼睑、鼻、嘴角、腿、脚趾间,肛口周围和翼内 无毛的皮肤上。初发病时为细簿灰白色皮状盖物,有针尖大小到豌豆大小,迅速长出小结节。后呈灰黄色,逐渐长大,表面为凹凸不平的坚硬结节,内含有黄脂状的糊块。长在眼睛附近的鸽痘常导致眼睛变色。长满豆痂的幼鸽非常难看,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但通常不影响信鸽 性能表现。
②粘膜型:也叫白喉型,在口腔,咽喉部位粘膜上,初发为白色,不透明,稍有突起小结,然后迅速增大,融合而呈黄色干酪样,坏死物呈假膜状态,在气管里发生痘,危害最大,鸽因咽喉沉积物堵塞,引起气管闭塞而窒患死亡,或饥饿死亡。
病毒进入信鸽体内后即快速大量繁殖,潜伏期4~7天,然后在皮肤及粘膜处爆发,如鼻部、嘴缘、口腔、眼睛周围、肛门口、脚部及体表其他不长毛的部位,严重时眼球及气管内亦会感染,影响赛鸽的体能及呼吸,亦常并发细菌感染或毛滴虫、球虫、呼吸道疾病发作,甚至造成死亡。
⑶治疗方法
将患部痂皮小心剥离,痂皮含病毒不可随意弃置,以“鸽痘精”涂抹于患部,但不可触及眼球,口腔及鼻道内均可使用,另须补充营养,如维他命A以强化皮肤的愈合力,使用“传染病源治疗剂”以防细菌性并发症感染。将病鸽隔离,使充分休息,避免打架,健康鸽应作紧急接种,感染发病过的信鸽能获得很好的免疫力,遇有鸽痘发生应即处置及送医诊治,并停止训练飞行,轻忽往往造成更严重的病况。
⑷接种计划
幼鸽出生3周龄以上开始接种,有效期1年,接种后7~10天检查接种部位是否有痘疤出现,鸽痘疫苗可同时与巴拉米哥病毒疫苗或沙门氏菌疫苗同时使用,接种后连续补充2天电解质或维他命并减少训练。
病毒是关键的源头,坚持使用球滴清粉剂,如患病,采用痘必克,5天后即解除抑制住鸽痘的传染,即不再出现新的鸽痘或生黄,老鸽痘均能剥离和萎缩痊愈。
3、腺病毒
腺病毒感染病是世界流行的一种范围极广泛的潜在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实验将病鸽与健康鸽放在一起,甚至将呕出胃液注入健康鸽嗉囔,却也不一定发病,只有将病原体注入体内才导致发病。而我们在实践中又确实接触、装运信鸽后群体发病现象,对此科学解释观点是腺病毒必须在其他致病因子诱导下产生致病作用。鸽腺病毒感染却又基本上与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复合感染下发病产生症状,所以不能排除大肠杆菌作为诱导致病因子角色存在的可能性。
⑴症状
腺病毒感染是全身感染疾病,全身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嗉囔炎,但嗉囔却完全正常,没有任何病理改变,而表现上消化道蠕动迟缓,下消化道蠕动增强,消化腔消化液生化异常。近年研究认为:由于腺病毒侵犯嗉囔及腺胃腺体组织细胞,致腺体消化液分泌功能抑制,阻止氢离子合成胃酸,胃酸为Hcl,H+不能与CL离子结合而导致嗉囔消化液酸度下降,PH值升高使整个消化道酸碱度改变。正常时嗉囔腺胃呈酸性,十二指肠以下为碱性。存在于腺胃的消化学感受体缺乏胃酸的刺激,失支诱导时相而蠕动频率减少呈迷走神经兴奋状态,胃液中H+离子进一步下降,消化液残留于消化道,致使体内钾、钠、氯失缺、体液平衡失调,电解质平衡失调。十二指肠眶部的肠化学感受器在碱性刺激下,却蠕动增进而产生频繁排便,碱性肠液返流刺激腺胃导致呕吐。蠕动增强将肠腔内水份来不及吸收已排出体外,使肠道消化液大量排出丧失,肠粘膜表层脱落形成粘液便。这种条件下却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繁殖创造优越环境,大肆繁殖使肠道菌群平衡失调。又由于信鸽没有胆囊胆汁由肝脏直接排入十二指肠,肠蠕动增强使胆汁重吸减少,在碱性条件下肠酵母菌,乳酸菌,肠球菌等繁殖受到抑制,对胆汁酵解功能减弱。胆汁与胰液混合后,胆酸激活胰蛋白酶、脂肪酶,分泌量的增加食糜的减少,产生如同饥饿原理相同的现象,肠粘膜脱落直接与粪便、胆汁混合后排出,形成浓浓伴粘液的深绿便。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感染可谓是腺病毒感染的伴随症状,沙门氏菌维发感染腺病毒会不治而愈。
自然界腺病毒的抵抗力较强,它能抗酸而通过腺胃不被杀灭仍保持活性。在4℃度可存活70天,50℃度10~20分钟,在56℃度2.5~5分钟死亡,因而定期清扫鸽舍后湿性消毒对预防多种传染病有积极作用。
腺病毒有严格宿住范围,与其他动物包括人类之间没有抗原关系,也不具备交叉免疫条件。鸽腺病毒没有可靠疫苗,其他异种禽苗,动物苗对鸽没有交叉抗原免疫作用灭效。人类腺病毒不会感染给鸽,此与鸽流感病毒不同。
腺病毒感染的确诊,可从上消化道、上呼吸道、粪便及病变肝脏、胰腺、肾、咽部取得标本,采用鸽肾或肝细胞培养获得,而鸽胚培养却难以获得成功,进行病毒分离培养14天,也可用血清学检测确诊,这些是专业医务人员的工作。
⑵治疗
①整肠剂的使用:在使用肠道抗菌药物的同时,务必注意肠道菌群平衡重建,同时补充使用酵母类为主的整肠剂(人类使用的整肠剂极多,可酌情按量选用)。
②肠道收敛的应用:保护、修复、健全消化道粘膜屏障作用,帮助肠粘膜内皮细胞再生、修复、消化吸收功能重建,敦促病体早日复原康复。
③减轻消化道负担——禁食:减少消化液流失,增加重吸收,在严密观察下适当禁食有益无害,人类消化道疾病时有禁食令,往往病鸽自觉吃不下而改用流汁、半流汁饮食,而鸽友却往往难以配合做到就怕病鸽挨饿,实际上鸽进食后因消化液不足蠕动减少时,食物残留在嗉囔内,不能消化,能量不能吸收转化,对此何而不让鸽肠胃消化暂停休息一下呢?先将嗉囔内留存食物消化排空,供食——消化——进食,禁食时仅供水、电解质、维他矿物质粉等。
④定期驱虫:蛔虫、毛线虫、涤虫等肠道寄生虫及珠虫、毛滴虫,在碱性环境下,会与腺病毒联合作为致病因子共同向鸽进攻,因而按期酌情驱虫也是不可忽视的。
⑤避免应激再感染:有的病毒可加强腺病毒致病性,应激训赛免疫力降低时容易再感染其他病毒,因而发病期要停止集训,以免交叉感染,增加发病率与死亡率。
⑹中草药的应用:在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的今天,中草药在抗病毒应用具有实用价值,常用成方例香砂养胃丸、线阳正气丸、香砂六君丸、藿香正气片等均可选用,也可选用汤剂灌胃每次15~20毫升,每日2次,也可供自饮,尚有清热解毒的鸽(绿)茶与平时促进免疫的鸽(红)茶,均可降低发病率增强群体免疫作用。
二、系统驱虫措施
1、体内:用肠虫清——每羽鸽1/10片,只用1次。
2、肠道:用氟哌酸——每羽信鸽每天1/2粒,连用3~5天。
3、毛滴虫: 用甲硝唑——每羽信鸽每天早晚各1/4片,连用3~5天。
4、呼吸道:用利君沙——每羽信鸽每天早晚各填喂1/2片,连用3~5天。
5、球虫:用青霉素——每羽信鸽每天按照5000单位给药,连用3天。
注:泡水按照信鸽每天的饮水量计算,每羽信鸽每天的饮水量溶解上面相应剂量的药物。用药结束以后要给1天清水,再给1天肝精或者电解质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