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知识 -> 养殖
鱼药增效应用六法
时间:2012-08-23 15:19:03来源:作者:编辑
    由于鱼药是在水中使用,制约因素多,用药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在多年的养殖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六种提高鱼药疗效的有效方法。
    一、改进粘和剂  
    粘和剂的粘性要强,如果粘性不强,药物就容易在水中散失,既浪费药物,又耽误鱼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实践证明,标准小麦面粉、红薯淀粉、绿豆及蚕豆等都是较好的粘和剂原料。
    二、添加诱食剂  
    据研究,鱼类的嗅觉敏感度是人类的521倍。即使把1克丙氨酸溶于1000倍水中,鱼类仍然可以辨别出来。因此,如果将具有浓烈香味的中药八角、山萘、白芷、公丁香、徐长卿研成细末作诱食剂,以10~20%的比例掺入鱼药中,或添加炒香的大豆粉、大麦粉、小麦粉等,均有明显的诱食效果。
    三、使用药物载体  
    将鱼药先溶于少量的水中,再均匀泼洒在爆米花上喂鱼,也可将米粒、麦粒等用鱼药浸泡后喂鱼,还可将鱼药液注射到蚯蚓体内喂鱼,疗效都比较理想。
    四、中西药结合  
    将中药掺入某些西药中,既能提高疗效又可降低成本。如将大黄、黄芩、黄柏、穿心莲、地锦草等中药研成粉末,搀入磺胺类、呋喃类等西药中,可比单独使用中药增效几倍到几十倍。
    五、合理混用
    1、混用原则
    ⑴不应影响药物有效成份的化学稳定性。
    ⑵不应使毒性增大,理想的效果是增效不增毒。
    ⑶药效配合合理,优缺配合合理,优缺互补。
    ⑷不应提高用药成本。
    2、常见混用鱼药配方
    ⑴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按5:2比例混合,以0.7毫克/公斤的浓度全池泼洒,防治部分寄生虫病。
    ⑵每公斤大黄加20公斤0.3%氨水混合浸泡12小时,用以防治草鱼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等。
    ⑶面碱和90%晶体敌百虫按3:5比例配合成合剂全池泼洒,可防治水霉病。
    3、不可混用的鱼药:
    ⑴使用漂白粉消毒时要避免与生石灰混用。
    ⑵使用敌百虫时不得加入碱性药。
    ⑶青霉素不应与四环素混用。
    4、注意事项
    ⑴混用鱼药时,要先在小水体或试验用具内试验,若可行再使用。
    ⑵要现配现用。
    ⑶要根据鱼药的酸碱性合理取舍。
    ⑷应尽量减少混用药物的种类和混用次数。
    六、注重防治  
    在预防鱼病时,可以先喂普通饵料,让体质健壮的鱼先吃饱,再投喂药饵,使体弱、抢食力差的鱼多吃药饵。在治疗鱼病时,则应先喂药饵,让健壮的鱼和刚患病的鱼多吃药饵,充分发挥鱼药的治疗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多产鱼,产好鱼,大幅度提高养殖效益。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