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知识 -> 养殖
养鸡防虫要彻底
时间:2012-08-23 15:22:48来源:作者:编辑
    鸡卡氏白细胞原虫病是血孢子虫亚目的住白细胞原虫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血孢子虫病。本病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发生,特别是中国南方地区较普遍,常呈地方性流行,对雏鸡危害严重,常引起大批死亡。
    一、病原
    鸡住白细胞原虫分为卡氏白细胞原虫、沙氏白细胞原虫和休氏白细胞原虫三种,我国已发现了前二种。卡氏白细胞原虫是毒力最强、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住白细胞原虫寄生于鸡的红细胞、白细胞等组织细胞中。卡氏白细胞原虫的发育需要库蠓参加,发育可分为裂殖发育、配子发育和孢子发育三个阶段。第一、二阶段的大部分是在鸡体内完成的;第二阶段的一部分及第三阶段是在库蠓体内进行的。当库蠓叮咬鸡时,将含有成熟孢子的卵囊输入鸡体内。子孢子从卵囊中逃逸出后,首先寄生于血管内皮细胞中,发育为裂殖体,每个子孢子至少形成十几个裂殖体。内皮细胞被破坏,释放出的裂殖体随血流转移到肾、肝、肺及其它器官中寄生。裂殖体在上述器官内继续发育成熟,裂殖体破裂,释放出许多球形的裂殖子。这些裂殖子可以再进入肝实质细胞形成肝裂殖体,或被巨噬细胞吞食,从而发育为巨型裂殖体;或进入红细胞、白细胞,开始配子体发育。肝裂殖体和巨型裂殖体可重复2~3代,形成的裂殖子再进入配子发育。裂殖子进入红细胞、白细胞发育,最后形成大、小配子体被库蠓带入胃中,迅速在胃壁发育形成大、小配子,结合形成合子,逐渐长大成为卵合子,继而形成卵囊。成熟的卵囊内含有许多孢子,聚集在库蠓的唾液腺内。库蠓吸血时,便可传染给鸡。
    二、危害症状 
    禽只一旦受感染,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松乱,排青绿色或黄白色稀粪,鸡冠和肉垂苍白,因而本病又称白冠病。剖检病死鸡可见腿肌与胸肌散布有明显的点状出血;肝脏肿大、出血,个别肝表面覆盖着一大片血凝块;脾脏呈斑驳状,肿大1~2倍;肾胞膜下出血,两侧肺充血;十二指肠浆膜、小肠浆膜有散布出血点;个别鸡只在胸肌和腿肌表面及深部见有少量针头大小、粟粒大小的灰白色结节,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分界。
    三、防治措施
    1、消灭媒介昆虫
    消灭媒介昆虫库蠓是防治本病的关键,对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病流行季节,定期使用除虫菊醋类杀虫药物,喷药时间安排在晚上18:00~20:00,这段时间库蠓活动最活跃。也可以用6%~7%的马拉硫磷溶液喷洒在鸡舍的纱窗上,防止库蠓进入鸡舍。
    2、药物防治
    ⑴磺胺-6-甲氧嘧啶:混饲量为0.1%,连喂4~5天。  
    ⑵磺胺-2-甲氧嘧啶:预防量:25~75毫克/公斤,混于饲料。治疗量为0.05%浓度的水溶液,饮用2天,然后改用0.03%的浓度,再饮用2天。  
    ⑶广虫灵:预防量混饲浓度为125毫克/公斤,治疗量混饲浓度为250毫克/公斤,连用5~7天。
    ⑷复方泰灭净:用于治疗首次量以0.5%浓度混入饲料,连喂3天,维持量以0.05%浓度混料,连喂14天。用于预防以0.025%混料长期喂用。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