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知识 -> 养殖
盐津水牛介绍及图片
时间:2017-08-03 00:54:09来源:作者:[标签:作者]

文章摘要:盐津水牛原产地为云南省昭通市,主产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的镇雄、盐津、水富、威信、昭阳、巧家六县(区),其次是绥江、彝良、鲁甸、永善和大关县。其分布区域从海拔267m的江边河谷到海拔2200m的坝区与二半山区均有饲养。

一、外貌特征

盐津水牛体质结实,粗糙紧凑。

全身被毛稀短,颌下、颈下部、颈肩结合部以及胸下部毛稍长,少数有额部长毛。毛色以青色、青灰色、灰色为主,深黄褐色和浅黄褐色次之,极个别为全白色。两内眼角、耳内、嘴唇、四肢刖关节以下毛色较淡,多呈浅灰色或灰白色。颈下及胸前有白纹。皮肤为程度不一的灰色,白色水牛可见皮肤为肉红色。无黧毛,少数有晕毛,无季节性黑斑点,少数有局部淡化,多数有“白胸月”,无“白袜子”。鼻镜、眼睑、乳房为粉色或黑褐色。

头大小适中、短宽面平,额宽、稍隆起。眼大而有神,耳大、平伸、灵活,嘴大而方。角为圆弧形,呈灰黑色,较粗平,向外、向内、向后弯曲呈龙门角、大圆环角、小圆环角等。头颈结合良好、宽窄适中、公牛颈稍粗短,母牛颈稍细长。鬈甲高度适中、宽窄适当,有胸垂、较小,胸宽、深,肋骨开张良好,腰平直、短而紧凑,十字部宽窄适中。臀部倾斜,尻部短、斜、圆,长短、宽窄中等。尾短至飞节,尾帚、尾梢呈黑色。少数有肩峰、脐垂,但比较小。

四肢粗壮、端正、坚实有力,前肢开张而直,后肢弯曲,飞节稍内靠。蹄质坚硬、圆而宽,呈灰黑色。

二、生产性能

产肉性能:成年牛体高公牛为123厘米左右,母牛为121厘米左右。体重公牛约为410公斤,母牛约为390公斤。最大挽力公牛为367公斤,阉牛为360公斤;正常挽力公牛、阉牛分别为135公斤和120公斤。

役用性能:盐津水牛一般1岁左右套上笼头、穿鼻,3岁进行耕田调教,公、母牛均役用,6~10岁役用能力最强,利用年限15~18岁。在种植水稻的强黏性黑色胶泥板田中,平均每小时耕作0.15亩,耕作速度10.8m/min。在板结耕地中最大挽力361.7kg,常规负荷实际挽力123.8kg,速度10.95m/min。耕后45min体温、呼吸、脉搏恢复常态。

繁殖性能:盐津水牛性成熟随着产区内地带气候悬殊而有差异。江边河谷热区公牛12月龄性成熟,18~24月龄初配;高山及冷凉坝区公牛1.5~2岁性成熟,3岁初配,6~8岁配种能力最强,一般10岁以后不再作种用。母牛早的12~18月龄性成熟,18~24月龄初配;晚的2岁性成熟,2.5岁初配,全部为自然交配。母牛发情周期18~30天,平均23天;发情持续期1~3天;妊娠期320~348天,平均330天,繁殖年限17~18岁,终生产犊7~8头。初生重公犊22~29kg,母犊17~29kg;断奶重公犊140~180kg,母犊120~180kg;哺乳期日增重公犊0.43kg,母犊0.38kg。犊牛成活率为94.37%。

三、品种评价

盐津水牛是经劳动人民长期选育和保护的地方优良品种,数量多、分布广,其繁殖性能良好,适应粗放的饲养管理水平,具有适应性、抗病力强的特点,体型结构匀称、体躯发育快、役力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潜在的利用价值必将得到开发,今后在发展数量的同时,除充分发挥其役用性能外,应重点开发其产肉性能。建议在对盐津水牛遗传性能的稳定性作更深入的研究和测定的基础上,加强选育、提高,重点开发其肉用性能或杂交改良后开发乳用性能,开发与保护并重,避免遗传资源的流失。

延伸阅读

1、品种来源与变化

1)品种形成

盐津水牛饲养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当地已经饲养水牛。主产区的自然条件有利于水牛的繁衍生存,通过长期的自然选育,逐渐形成“头雄、角圆、颈粗、骨大、身长、尾短、蹄圆、肢壮”的水牛地方品种。

2)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昭通市盐津水牛1986年存栏3.52万头;2005年存栏2.98万头,其中种公牛4874头,能繁母牛1.02万头,公、母牛比例为1:2.14。

与1981年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的数据比较,体高公牛提高2.2cm,母牛提高2.9cm;胸围公牛无变化,母牛提高3.29cm;管围公牛提高1.0cm,母牛提高1.7cm。

2、盐津水牛饲养管理

产区农户对水牛饲养较为精细,习惯以小群放牧为主,结合舍饲。盐津水牛耐粗饲、生活力强。在河谷和矮山区,自然条件好、山场宽阔、野草丰茂,几乎终年放牧;在雪天、凌冻时和农忙季节补喂干草、米糠、玉米等。坝区无成片草山,以舍饲为主,夏秋放牧于田边地脚、河堤、路边。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