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知识 -> 种苗
绿色三门峡 生态天鹅城
时间:2011-09-22 00:00:00来源:中农兴业网作者:张三
春来绿树吐荫,入夏船行柳梢,金秋苹果压枝,冬日天鹅嬉戏。这便是镶嵌在黄河之滨的璀璨明珠,有着“天鹅之城”美誉的河南省三门峡市。 三门峡市委、市政府近年来以2008年河南省实施林业生态省建设为契机,作出了力争三年率先在全省建成林业生态市、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的重大决策,把发展城市森林、打造低碳城市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战略举措,以城郊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治理为重点,以城区绿化为抓手,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 三门峡市以围绕建设城市森林、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过程中,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有关林业和绿化的方针、政策、法规,坚持“规划引路,机制保障,建管并重”的原则,委托中国林科院等专家详细编制了《三门峡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09年-2015年)》。《规划》以森林城市布局理论为指导,通过构建“一城、二带、三区、三极、多廊、多点”的市域森林体系和“二团、一心、二横、五纵、多园”的近郊森林体系,打造“城镇村庄绿岛镶嵌、山地丘陵绿衣相披、道路水系绿网相织”的山水森林城市景观。 目前,三门峡市林业用地面积达68.67万公顷,林木蓄积量183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7.99%;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1116.5公顷,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为39.2%和43.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2平方米;城市郊区(丘陵)森林覆盖率41%。 理清思路 突出重点 三门峡市构筑牢固的生态屏障,以南山北岭、三河(青龙涧河、苍龙涧河及黄河)两岸、沿黄滩涂以及境内通道两侧可视范围的荒山荒坡为重点,在城市周边和功能分区之间开展以环城防护林、城郊森林、通道绿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大环境绿化建设。城市规划区防护林面积达2230多公顷,有效地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维护了城市生态安全。城市庭院、道路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采取补大苗增绿荫、栽常绿树增绿量、变单一树种为多树种的措施,形成乔灌草搭配合理的多层次复合绿地。三门峡市依据生态廊道网络规划,大力推进道路、河渠生态防护林建设,发展河渠林网、道路林网,做到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 三门峡市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群众性的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活动,既丰富了植树造林形式,又提高了造林成效。三门峡市还制定了《三门峡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分布在市域的487株古树名木统一建档、挂牌,设置保护标志,落实管理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并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养护复壮,确保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使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 三门峡市高度重视生态文化基地建设,先后开展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公园和教育基地等森林文化设施建设工程,目前,共设立黄河湿地和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 上下一心 合力攻坚 为加强领导,给创森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三门峡市成立了由市级领导以及6个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工业园等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效能监察组、资金保障组、宣传资料组、工程组4个专项工作组,每个工作组都由1名市领导牵头,负责具体创建事务,形成“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的工作格局。三门峡市各县(区)也都成立了相应的指挥部和办公室,各成员单位也明确了具体负责人和联络员,健全的组织机构为创森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门峡市采取共投资、广捐资、多引资等形式,不断加大造林投资力度,用于城乡绿化和林业生态建设。几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6亿多元,为创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门峡市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台、固定宣传牌等形式,营造了热烈浓厚的氛围,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知晓率和支持率分别达到96%和91%以上,形成了“全民搞创建、人人作贡献”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