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知识 -> 种苗
蔡星凌:下基洼里的拓荒人
时间:2018-08-04 13:11:22来源:中苗网作者:佚名

  五月初的一天上午,骄阳似火。国有向桥林场洞沟队下基洼林地里,一位中年人戴着一顶黄头盔,在一望无际的芭茅林中上下扑腾,一会儿仰起头,四处张望;一会儿又沉入林中,不见踪影--------

  这个中年人叫王振兴,是国有林场洞沟队队长。昨天他刚承包了下基洼精准灭荒工程。今天就赶到这里勘察地形。

  昔日的下基洼也曾树木蓊郁,秀色怡人。1995年年底的一场大火,下基洼林木毁于一旦。次年造林更新,几年后树苗渐渐成林。谁料到2002年10月又一场大火将幼林烧毁殆尽--------再十年即2012年又遭遇一场火灾--------历经数劫后,这里杂草丛生,成为荒地。

  2016年,王振兴调住洞沟队长,每当回想起过去在这里一次次扑救山火的场景,就心绪难平。特别是1996年的那一场大火,烧了两天两夜。大火过后,一片焦土。只有一根根烧焦了的林木光秃秃矗立在空旷的原野--------

  下基洼什么时候栽上树呀?面对众多热心人的追问,王振兴惭愧低头,无语以对。一定要绿化下基洼他在心里暗下决心。

  今年,县里下达2019年精准灭荒计划,下基洼榜上有名。经过几轮竞争,王振兴拿下了下基洼216亩精准灭荒承包权。他的灭荒梦重新被点燃--------

  五月中旬的一天,晴空万里。一台挖掘机轰隆隆开过洞沟队。拉开了下基洼精准灭荒的大幕--------

  欲造林,先修路。进山的路线有两条可选:后山地势较缓,但要穿越一片马尾松林;西边山势陡峭,林木稀少。毁林容易造林难啊,王振兴斟酌再三,还是选择从西边开路进山-------

  机声隆隆,沙石翻滚。地上杂灌丛生,但薄薄的表土层下却是坚硬如铁的花岗岩。挖掘机嘶吼了三天,终于停滞不前:前头山势险峻,地下岩石壁立--------耗费六千多元,掘进不足一百米。此路不通,再走后山那条路,挖掉那片马尾松林?前面的路一定一帆风顺?不一定。王振兴想了想,最后决定挖掘机先撤下去。

  无功而返的消息传到王振兴的妻子肖向阳那里,她难免有点怨气。她对王振兴说就此住手,免得越陷越深。当初向阳就不同意他承包这个工程:又不是没生意做,何必冒这个险,吃这个苦。

  这几年,肖向阳在向桥乡亚平桃园经营一家农家乐餐馆,每年这个季节,桃李飘香,摘果赏景的游客络绎不绝,农家乐的生意十分火红。过去王振兴每天下班回来,给妻子打打下手。今年五月以来,他一心扑在精准灭荒上,成天不见人影。肖向阳一人在店里忙前忙后,累得多年的老胃病又犯了------吃不香,睡不好,人瘦了一圈。

  王振兴望着妻子那张憔悴的脸庞,有些心疼,但一想到刚刚起步的灭荒事业,怎肯轻言放弃。他耐心地开导她:精准灭荒是全县生态建设的头等大事,下基洼灭荒工程我是立了军令状的,责无旁贷!

  妻子肖向阳说:比你能的人多的是,何必冒这个尖。听说有个贵州老板也去山上看了,说山势太陡,工程大,赚不了钱。他最后摆摆手走了,可有这事?

  他想赚大钱,我只想造好林不亏本就行,各人想法不一样。

  你是图个好名声是不?那你好好干,造一片千秋万代功德林,让后人记住有个绿化英雄叫王振兴!

  不图名,不图利,造林灭荒是我们林业人的本分!

  说归说,争归争,下基洼的灭荒脚步不能停。夫妻商量后,给农家乐请了一个临时工,王振兴又赶回洞沟队。

  困难只会吓退胆小者,勇士的心越挫越坚定。机械不行人工先上。王振兴操起一把砍刀带领几个民工走向下基洼茫茫无边的芭茅林-------

  下基洼的芭茅远近闻名:茎秆硬似竹,芒叶利如刀。林深人不见,只闻刀斧响。经过几天的披荆斩棘,一条蜿蜒曲折的林道,终于钻进下基洼的腹地。

  六月中旬的一个上午,烈日炎炎。我们一行走进下基洼。王振兴正带领一群人割灌除草。他挥动着一把长柄砍刀,草屑飞舞,一排排芭茅应声倒下-------他全身衣服湿漉漉的,仿佛刚从水里捞起来的一样------不远处的一块岩石上,堆着几只颜色形状不一的水壶和一包干硬的白馒头。

  见到我们,他笑着起身,脸上被草屑和汗水描出一张迷彩的脸谱。寒暄过后,他兴奋地告诉我们:现在正在砍六米宽的防火隔离带,防火是头等大事,不敢懈怠。

  听他娓娓道来,心里的蓝图早已绘就:等梅雨季节一过,大队人马上山,秋季完成割灌除草,冬季完成整地,明春造林就主动了!

  一阵滚烫的山风吹来,下基洼的芭茅林风起浪涌,千万条紫红的芒穗像一面面热情似火的小红旗上下飞舞,像为精准灭荒的先锋似的加油,喝彩。。。。。。(作者系蕲春县国有向桥林场职工)

关闭】【顶部
上一篇:
下一篇:夏日街头绿植管护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