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定植后的栽培管理,特别是进行冬暖棚促成栽培的管理,对技术条件要求高、操作要求细致,并且其时效性很强,务必认真对待;禁忌粗放、随意、放任式的管理。今以冬暖棚促成栽培为例,提出草霉定植后管理的一些必要技术措施,仅供栽培者参考。
1、草莓定植后至花期前,主要应进行的技术管理 应该适期、适时地铺设滴灌管,完善水肥灌溉系统,适量喷赤霉素解除植株休眠,喷药防治易发病虫害,覆黑色地膜、无滴棚膜,摘除枯老叶片促进花芽形成,保持棚内外清洁等。
2、草莓定植后浇水施肥 应积极采用滴灌技术,摒弃传统的大水漫灌。因地制宜选用不同形式的滴灌设备及配件 (滴灌管、大容量配肥容器、水泵、阀门、接插件等),进行水肥滴灌是最好的选择。在实施滴灌时,应注意滴灌管上微孔的孔距与植株的株距、水泵的有效功率与其所带的滴灌管总长度要吻合;要保证滴灌管内压力适中,滴水均匀畅通。滴灌施肥时,应按照施肥的浓度精确计算肥料和水的用量;先使复合肥在容器中充分溶解,配成溶液后进行滴灌。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棚内的温湿度,避免大水漫灌带来地温降低的危害。此期间不宜使用尿素,要以氮磷钾配比均匀的复合肥为主。
3、适期适量地喷赤霉素 实施该项技术是为了解除(或防止)草毒植株的生理休眠,促其正常生长。一般在草莓定植 1周(缓苗)后开始,每隔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浓度掌握在(20-30)x10-6之间。在喷赤霉素的同时,可以将磷酸二氢钾以0.1%-0.5%的浓度一起喷布,起到叶面追肥的效果。
4、预防白粉病、灰霉病 白粉病是“丰香”等优良品种的致命病害,每年 10-11月,棚内温度20℃左右,湿度80% -100%时发生;灰霉病也易在高温(25℃左右)多湿(90%)环境下发生。对这两种病害不能等其发病后再治,务必从秧苗定植后开始预防。其防治的技术措施如下。
①定植缓苗后每隔10-15天喷1次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等杀菌类农药。②经常及时地摘除老、枯叶片,并要随手带出棚外集中深埋或烧毁。③严格保持棚内外及周边环境的整洁,根除病源菌的滋生地。④严格棚内温度(昼间不高于30~(2;夜间不低于17t)、湿度(保持在700/0-80%)的调控。经常地及时敞棚通风。⑤加强苗子的水肥管理,提高定植苗的生长质量,增强其对病害的抵抗力。
6、覆黑色地膜 草莓定植缓苗后,即可在畦面中心位置上敷设滴灌管,然后覆上黑色地膜,并在膜上找准位置挖孔,将苗拉出,将膜拉至畦底用土压紧拉平。能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降低棚内环境湿度,有效地防止杂草生长,节省管理用工。地膜覆好后,最好在畦间走道上均匀撒敷稻糠或麦糠,对保持温湿度、预防病虫害有益。 .
7、适期覆无滴棚膜进行保温 大棚的质量很重要,应在其透明度、抗老化、抗拉强度、防结露等特性上认真选择。覆膜的时间一般在10月下旬(室外日均温低于19℃时),但也要视实际情况和需要来定。如果逢气温偏低年份应适当提前,反之,则稍晚些无妨;如打算让草莓果早上市(赶元旦市场),宜早覆棚膜。草莓从开花算起50-55天即可成熟采收,以此特性,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大略推算覆棚膜保温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