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 4 月 24-26 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贵州贵阳召开了春季马铃薯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期间,来自春季马铃薯主产区的测报技术人员与有关专家对春季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与会专家根据菌源基数、品种布局、田间生长情况及气候因子等综合分析,形成如下预报意见。
一、发生趋势
今年我国春季马铃薯种植面积 2340 万亩,受西南地区干旱影响,种植面积较去年有所减少,当前大部产区仍处于苗期,生育期较历年略有推迟。预计春季马铃薯晚疫病总体偏重发生( 4 级),发生面积 760 万亩,约占种植面积的 30 % 。其中湖北西部、重庆东北部、贵州中部和北部、云南中部部分地区有大发生的可能。主要发生时期在 5 月中旬至 6 月中旬,较常年晚 10-15 天。(表 1 )
表 1 2010 年春季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测表
省份
种植面积(万亩)
发生面积
(万亩)
发生程度
(级)
发生时期
主要发生区域
贵州
500
150
4
5/ 下 -6/ 中
中部、东部、北部
四川
550
100
3
5/ 下 -6/ 下
盆周山区、平坝丘陵区
重庆
390
170
4
5/ 中 -6/ 上
南部、中部
东北部
云南
300
100
3
5/ 中 -6/ 上
中部、南部
湖北
230
170
5
5/ 上 -6/ 上
鄂西南、鄂西北
湖南
170
50
3 ( 4 )
4/ 下 -5/ 中
湘西北
陕西
200
20
3
5/ 下 -6/ 下
南部
合计
2340
760
4
5/ 中 -6/ 中
-二、主要预报依据
1. 田间菌源基数充足。 2009 年,各主产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严重,贵州、四川、重庆、云南、湖北、湖南和陕西一般病田率超过 70% ,病株率在 50% 左右。今年大部产区使用的种薯带菌率高,加上田间残留大量病残组织和发病的自生苗,为春季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提供了充足的菌源基数。
2. 气候因素对病害流行有利。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 3-5 月,春播马铃薯种植区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前期降雨明显偏少,后期降水增多,将与春季马铃薯花蕾期相遇,对晚疫病的传播流行有利。
3. 主栽品种抗性不强。 目前,主要种植区推广种植的主栽品种,如克新 1 号、费乌瑞它、大西洋、中薯系列、米拉、紫花白等,均对马铃薯晚疫病没有抗性;部分抗病品种,如鄂薯系列等,由于多年连茬种植、病原菌群体变异,导致抗性明显减弱,对病害流行有利。
4. 栽培管理粗放,作物长势较差。 春季马铃薯主要种植在山区、半山区及丘陵地区,田间管理难度大、水平低;另外,西南地区受严重干旱影响,植株长势较弱,抗逆性差,有利于病菌侵染、繁殖。
马铃薯晚疫病受气候因子影响显著,田间发病流行速度快,危害损失严重,各地应密切关注马铃薯种植区的气候因子变化,做好大田监测和预防,减少病害产量损失。
评论 |
|